畢業十幾年,在學校學的英語又還回去了。最近因為工作原因再次需要大量翻查英文資料,本想著進入了大模型時代,早就有人說轉譯工具已經前進演化得要淘汰英語專業了,但真的到自己用起來,發現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
這讓我想起之前在網上瘋傳的一張梗圖:日本人要提醒大家讓廁所保持幹凈,就貼了個機翻的告示,但又生硬地機翻成中文,成了 「漂亮地請使用廁所」。
就是這種抓狂的感覺。都說是AI轉譯時代了,但轉譯體驗真談不上好。特別是一些需要比較地道轉譯的句子、文學作品,傳統的線上轉譯,包括蘋果手機內建的轉譯,都顯得錯漏百出。比如我在看【哈利波特】原文時,有這麽一句話:「Hermione was the last person to do anything against the rules, and here she was,pretending she had, to get them out of trouble.」
這裏是常見的網路線上轉譯:
只要有一點英語基礎,都能看出線上轉譯工具轉譯的這句話,就是機翻水平,不僅語言不流暢,還有明顯的「望文生義」問題。換到蘋果手機內建的轉譯軟體,畫風是一樣的:
轉譯結果不能說是絲毫不能用吧,只能說是和原文毫不關聯。 實際上這種帶有一些文學性的英語句子,就有點像中文裏的文言文,傳統的轉譯工具是基於NMT(神經網路機器轉譯)進行轉譯的,也就是我們在一些遊戲、影視中文化作品中提到的「機翻」,轉譯單詞或詞組還行,但和上下文緊密聯系的句子就會這樣不知所雲了,有種「每個字都懂,放在一起就看不懂」的感覺。
為了測試,我還專門從英語教材上找了一段話,原句「Mary loves spending her weekends in the garden. She really has a green thumb.」來自初中的課外閱讀文段,轉譯出來的畫風是這樣的:
如果說蘋果轉譯把「has a green thumb」轉譯為「綠色的拇指」是望文生義的無奈錯誤,那麽傳統線上轉譯工具給出的結果「她真是個菜鳥」,就簡直是誤人子弟了。後面發現這句話如果加上句號「.」,傳統線上轉譯的效果又會好很多,變成這樣:
主打的就是一個差一個字元,答案相差十萬八千裏,穩定性還是個問題。
究竟上面兩個文段轉譯的正確答案是什麽呢? 都說基於大模型的轉譯工具效果會好很多,我們換到最近也上線了大模型能力的有 道轉譯看看。從結果來看,邏輯更合理,尤其是後半句,通順了不少。
再來看下一句「Mary loves spending her weekends in the garden. She really has a green thumb.」,大模型轉譯是這樣說的:
這下「has a green thumb」的本意,我們終於知道是「有園藝天賦」了。
透過兩組對比顯而易見,基於大模型的轉譯,無論是辨識語境、上下文聯系,還是轉譯的準確性,相比傳統的機器轉譯,的確可以用「完爆」來形容。
雲端大模型轉譯雖好,但是…
在理想情況下的大模型轉譯的確很強,但在實際使用中又不是這麽一回事。
首先,現在常見的大模型轉譯工具需要聯網,如果網路條件不太好,結果生成會非常慢甚至無法生成,對網路穩定性的依賴程度很高。另外企業也不是慈善家,搭載了大模型的轉譯基本都要開會員收費。
對使用轉譯功能最頻繁的學生群體來說,「需要上網」這件事偏偏就是家長擔心的。 家長肯定會擔心上網之後跑去瀏覽五彩繽紛的網路世界耽誤了學習,畢竟誰小時候沒有打著學習的旗號,玩下電腦,玩下平板什麽的呢。 另外如果需要高頻率長時間都使用轉譯功能,付費、開會員等費用長時間疊加,也會是一筆不少的支出。
轉譯工具的未來,在離線大模型中
因此,如果需要高頻率、長時間地進行轉譯作業, 比如學生們的外語學習,更需要的是一款不依賴網路,但又能呼叫大模型轉譯的轉譯工具,所以這個大模型部署在本地當然是最好的。
相比起雲端大模型,離線大模型不依賴網路,因此所有和網路相關的問題,比如網速快慢影響速度啦、使用者因網路而分心啦,都與它無關。 而且因為只需要負責轉譯這個垂直場景的任務,不像通用大模型要處理的指令紛繁復雜,對算力的要求沒有那麽高,不需要非常大的規模,就能幹好轉譯的活。
至於載體,搭載離線大模型的手機會是一個好選擇嗎? 目前看來手機上的AI轉譯功能還是以雲端大模型為主,還是要聯網;即使能做到離線,轉譯出來的結果一股NMT味。 而且,手機這個玩意兒,除了轉譯之外能娛樂的事情就太多了,會有家長放心自己的孩子用手機的時候只用來轉譯嗎?
這樣看, 搭載了離線大模型的詞典筆,才是最優解。
小小的詞典筆,還真的給他做成了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詞典筆「哪裏不會點哪裏」真的很神奇,可以像筆一樣劃詞轉譯,更符合日常學習的邏輯。 可惜是聯網時詞典筆的轉譯還算好用,一旦離線了轉譯效果直線下降,查單詞可還行,涉及長句子或段落就有點尷尬,偏偏詞典筆的使用場景,大多數都是教室、課後自習等嚴格管控上網的場景。
所以如果是詞典筆先做出來離線大模型轉譯功能,看似意外,又十分合理。 這款我們多次提到過的有道詞典筆X7還真幹成了!直接來看實測效果:
還是以那兩個經典句子為例,「Hermione was the last person to do anything against the rules, and here she was,pretending she had, to get them out of trouble.」有道詞典筆X7(搭載子曰教育大模型「離線版」)給出的轉譯是:
和線上版一樣沒有犯望文生義的錯誤,甚至轉譯的句子更加通暢了。 「was the last person to do anything against the rules」在上面的網頁版中轉譯成「最後一個違反規則的人」雖然也符合願意,但是理解起來還是有點繞,詞典筆上的轉譯「最不可能違反規則的人」,就結合了「the last person」的引申義,顯得更加自然好懂了。
只看這個句子,有道詞典筆X7的離線大模型轉譯效果確實不錯。
另一個句子「Mary loves spending her weekends in the garden. She really has a green thumb.」也是如此,有道詞典筆X7的轉譯也相當準確且地道。
前面提到看英文小說還有許多難懂的句式,也拿來試試,這下看起書來真是輕松不少。
而且在有道詞典筆X7上,還展現了一款離線產品該有的優勢: 筆尖辨識區劃過文字就能快速辨識,不一會兒就能生成了上面這些準確的轉譯來。整個過程幾乎不需要等待,也不用去找各式各樣的轉譯網站(工具),轉譯結果即見即所得,比手機的先拍照再轉譯簡單多了。
沈浸感,是使用有道詞典筆X7的協助閱讀的最大感想, 看完【哈利波特】的整個章節基本沒有什麽停頓感,遇到不懂的掃過就出結果,看完轉譯就拿開繼續閱讀,整個體驗十分順暢。
要是當年讀書的時候有這種神器,不說成績進步考清華那麽誇張,至少去做英文閱讀,看一些英文的書本,都會興趣大增吧!
有道悶聲做大事
其實早前有道放出了支持大模型的線上轉譯工具時,我心裏是沒有太大波瀾的,畢竟做轉譯起家的,而且谷歌Gemini、ChatGPT又不是沒用過。 但有道在詞典筆X7上推出離線大模型轉譯,沒有過多的宣傳,直接上線,就交出了媲美雲端大模型的轉譯效果,真的覺得挺佩服的。 手機有著強勁的SoC,記憶體都拓展到16GB了,搭載離線大模型都還顯得費勁,但有道可是將一整個離線大模型,放到了一根小小的詞典筆上。
縱觀市場,有道應該是第一個將離線大模型做到那麽小的硬體上的,在產品背後,無論是演算法品質還是工程創新,肯定都做了不少努力。
硬體方面,有道詞典筆X7用上了客製芯片,執行記憶體也提升到1GB, 在一款小小的詞典筆上就用上了大記憶體,還卷起了芯片能耗比,屬實有點驚人。
詞典筆搭載的子曰教育大模型離線版也是一個專為語言轉譯和學習準備的大模型,雖然規模肯定和雲端大模型沒得比,但勝在術業有專攻,專業性比通用模型強太多了。 在轉譯這塊,據稱子曰教育大模型離線版比現有詞典筆常用的NMT模型規模大10倍, 從轉譯效果來看,無論是信雅達程度還是生成速度,都沒什麽好挑剔的了。
而且子曰大模型的潛力也是十分強勁,是一個一直前進演化的大模型。 有道在全學科學習方面造詣頗深,說不定在未來還能可以為離線大模型擴容,圍繞科目學習拓展更多能力,比如解釋這樣轉譯的文化背景、相同用法的例句、引經據典等,也不是沒有可能呀。
就目前而言,使用體驗方面,有道詞典筆X7配合他家獨有的大筆頭進行多行掃描,在遇到一些跨行的句子時一次掃描就可以辨識全了,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而且,不了解詞典筆這塊兒的人肯定沒想到,小小詞典筆也是透過OTA來獲取新功能。以後,有大模型和沒有的詞典筆是兩個世界了,有道能直接讓老使用者「鳥槍免費換炮」,說一聲厚道不過分吧。
擁抱潮流的產品總能走得更遠
在這次轉譯工具的體驗中,感觸最深的是當一些人還將大模型視為轉譯行業的洪水猛獸時,更加優秀的品牌卻會主動擁抱變化。
詞典筆這類產品已經出現很長一段時間了,從最開始的「點讀筆」到現在的智慧詞典筆,轉譯始終是核心功能。 而AI的出現,尤其是大模型強大的語言能力、極強的上下文聯系能力,剛好打在了傳統機器轉譯的七寸上。
但AI影響的又何止轉譯行業呢。
AI的出現大幅改變了手機攝影的形態,曾經谷歌相機透過強大的AI演算法,讓不少原本拍照一般的機器實作畫質顛覆,給了當時還在執著堆料的「拍照手機」當頭一棒 。但現在拍照效果出色的華為、OPPO等國產手機都有AI的深度參與,會利用大模型的力量提高畫質,巧妙地將「敵人」的優勢歸為我用,完全不輸蘋果、三星。
AI對汽車行業也有顛覆性影響。 新能源車時代在大模型、演算法的幫助下,高階輔助駕駛功能突飛猛進,新勢力車型如問界、小鵬等在高階輔助駕駛方面對傳統合資品牌呈現出了碾壓姿態,智駕、智慧座艙的差距越來越大。 將攻擊自己最鋒利的矛歸為己用,這才是迎接時代洪流的正確態度。
再加上這次率先實作離線大模型轉譯的有道詞典筆X7,一個個成功的案例告訴我們,好的產品就是需要在不斷推進產品進步的同時吸收外部的先進技術。 新事物到底是危機還是轉機全看眼光,最終還是那些眼光更加長遠、能擁抱潮流的品牌和產品,會在不斷進步中成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