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經歷過手機馬上就要沒電的焦慮時刻嗎?
調研數據顯示,人們並不是等到手機電量還剩個位數的時候才充電,而往往是在手機還剩20%到30%電量的時候,就開始焦慮充電的事。在依靠手機內的各種APP所建立的一整套生活方式和社群網路背後,人們與其說被手機捆綁,某種意義上,也是被電量捆綁。
這樣的需求催生了遍布大街小巷的共享充電寶。其覆蓋率甚至超過了共享單車,大到一線城市,小到一些村鎮,都可以看到諸如美團、怪獸、街電等品牌的身影。但行業發展近十年,一個顯著特點是,借充電寶變得越來越容易,但歸還起來卻變得越來越不方便。很多時候,你以為你充的是電,實際上充的是教訓——每個教訓價值99元。
那麽,為什麽會這樣?
文| 易方興
編輯| 李天宇
圖| ( 除特 殊標註外)受訪者提供
還充電寶的一百種姿勢
「哢」的一聲,把美團共享充電寶塞進機箱裏那一刻,周曉若心想「糟了」。
今年5月7日,北京王府井一家百貨商場裏,立在周曉若面前的這台近兩米高的機箱,像一個「充電寶黑洞」。它明明是一台街電的立式四十孔共享充電寶機器,裏面卻錯插著九個「美團」和兩個「怪獸」。由於錯誤歸還的充電寶太多,這台機箱更加充滿誤導性。
當天就在周曉若身旁,一位帶著女兒的父親同樣還錯了。兩人試圖將充電寶拔出,但它已經被牢牢鎖死。他們只能中斷各自的逛街行程,站在一邊,在手機小程式上向街電和美團的客服求助。結果很糟心——街電客服說無法幫助取出,美團客服非但沒有提供有效解決方案,還要求周曉若賠錢。
按照市面上普遍的99元一個的共享充電寶買斷價格計算,這部插了11台別家充電寶的機器,已經吞掉了上千塊錢。
王府井一家商場裏的充電寶機箱
每一個還錯的充電寶背後,都是一段尷尬的故事。當你掃下共享充電寶的那一刻,所有的便利很可能在暗中標註好了價格。艾瑞咨詢釋出的【2024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共享充電寶行業覆蓋點位數已達404萬個,是5年前的5.4倍。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共享充電寶越來越難還了。
有的是歸還點太少,有的是已經放滿沒位置,有的是店鋪關門還不上,有的是壓根找不到地方……還充電寶變得像捉迷藏一樣。有人拿著手機,對著導航,幾個小時下來,微信步數已經刷了兩萬三千多步,但仍看不到機器上有空余插槽,只能吐槽,「你以為你充的是電,實際上充的是教訓。」
今年2月,陳雨柔就花錢買了個教訓。她在福州市的東百中心逛到手機沒電,在商場7樓借了一個「小電」,逛到了三公裏外的寶龍廣場,他準備在那兒歸還。
還充電寶的過程像是一場體罰——按照導航,她先是跑到負一樓,機器壞了;又跑上四樓,找了一圈兒沒找到;接著又跑到二樓,二樓的商家說沒擺這個牌子;然後她滿樓大範圍搜尋,好不容易看到一台「小電」,結果機器塞滿了;最後又跑回到負一樓——那家店地圖上顯示極遠,所以她一開始沒考慮去,沒想到地圖顯示錯誤,實地走下來,「其實就在第一家店隔壁」,給她氣壞了。
她飛速把充電寶塞進去,時間定格在1小時29分,扣費7.5元,「好險,再多耽誤一分鐘就不是這價了」。
陳雨柔一番折騰後,在1小時29分時還上了充電寶。
歸還時地圖定位不準——不止陳雨柔有這樣的遭遇,更可笑的情形出現在北京什剎海,8月25日晚上,一位女生一邊喊著「啊啊啊要超過一個小時了」,一邊沿湖疾走,尋找能歸還的地方。這天是周日,後海人擠人,點位與點位之間隔著幾十到數百米不等,找起來極其費勁。奔波了幾十分鐘後,她找了很多點位,機器都被塞滿了。而兩處僅有的標著「可歸還」的美團充電寶點位,地圖直接定位到了水裏。
那一刻,面朝著夜色下的什剎海水面,她呆站了十幾秒鐘。最後,她決定跟兩個朋友一起,打車到兩公裏外的一處商店裏歸還。
兩個充電寶定位到了水裏。
在急需充電的各類場景中,旅遊景區是被「體罰」的高發地帶,也往往是最難還的地方。
去年10月,一位去南京旅遊的男生到鐘山風景區,剛走到中山陵山頂,結果手機沒電,借了一個「八借充電」,等到下山才發現沒地方可還。
「本來是去旅遊,結果一整個下午都在找哪能還充電寶。」他把遭遇發到社交平台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鳴。還有一位女生,為了歸還,第二天不得不又去爬了一趟中山陵。充電寶沒充上多少電,人已經被累得「電池電量低」了。
如果去的是更高的山,歸還之路將更加令人絕望。
比如泰山上的共享充電寶,不光海拔高,點位還很稀疏。一位男生就有過痛苦的回憶,他在去年10月去爬泰山看日出,在半山腰租了個充電寶,看到山頂也有歸還點,於是奮力爬到山頂。結果山頂的槽位都塞滿了,他不得不漫山地找,爬山之旅變成了幾個小時的尋「寶」苦行。「泰山之行,印象最深刻的並不是壯美的日出,而是糟心的充電寶。」
看泰山日出的人 圖源視覺中國
「我用它的電,它吸我的血」
手機的電池容量,跟不上使用者耗電的需求。電量見紅的焦慮,正無差別地襲擾著每個人。
【2024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主流機型電池的平均容量已達到4962mAh,只要重度使用5個小時,電量將僅剩13.1%,進入到迫切需要充電的階段。而如果一個人一天用10個小時手機,單日所需電量將產生2571mAh的電量缺口,在公共場所,共享充電寶的出現,解決了這個燃眉之急。
在很多人的記憶裏,最開始面市時,共享充電寶的計費是每小時五毛錢,然而幾年光景,計費標準卻翻了幾倍,甚至十幾倍,成了最新的「價格刺客」。在北京的很多商圈,共享充電寶每小時4-5元的計費已是常態。就連計費方式也極為混亂。
許多人可能會以為,同一品牌的共享充電寶,在同一個地區計費方式會相同。但事實卻是,不用說不同省市、城區的計費方式不同,甚至同一個商圈之內,哪怕方圓幾百米,計價也可能都不一樣。
以怪獸為例,在三裏屯太古裏南區,顯示有約20台該品牌的充電寶裝置,一家 烤肉店內共享充電寶的計費方式 為每30分鐘1元,而幾十米外的另一家鐵板燒店內的計費方式為1小時4元。 價格差了一倍。
而且,各家共享充電寶都存在一些「黃金點位」,因人流量大,充電不方便,定價更高。美團的 一名共享充電寶的招商人員介紹,他這邊 定價最高的一個代理商,把充電寶擺到了泰山上,定價每小時10元,「雖然只有30台機器,但他每天的租借率很高,主要面對泰山上看日出的人。」由於這個點位太過「優質」,工作人員還給這位代理商提供免費的補寶服務。
但這個價格還不是極限。在多家主流充電寶公司小程式上查詢,可查詢到的最高定價是安放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搜電品牌,每小時20元。
安放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充電寶價格
還有的點位,由於設定得過於偏僻且稀少,以至於一旦借出,原來的機器一旦滿了,附近就沒地方可還了。比如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下面一個偏遠鎮上酒店的充電寶,4塊錢一小時,最近的歸還點在一百公裏外的佳木斯市區。
不光單價不一,計費標準還有一個「坑」。街電充電寶招商部的一位員工明確說,「現在很少有人會掐著59分鐘歸還,充電超過一小時,哪怕超過一分鐘也會按兩個小時計算。」
它似乎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在不停「算計著」消費者。比如,有的人掃碼之後充電寶沒彈出來,但錢照扣不誤。一位河南的男生,今年7月3日掃完碼,等了三分鐘也沒看它彈出來,「原以為不會收費,也沒提示我已經在扣費中,最後卻收了我72塊錢。」
還有的人歸還了之後依然還被扣費,扣到最後,金額就直接到頂了。一位浙江的女生在8月16日下午3點左右,在麗水站借了一個來電充電寶,上火車之前她盡管已經歸還了,但還是在五天後被自動扣款了199元。而在網購平台上,一個5000毫安的充電寶,多個品牌的售價只有幾十塊錢。
所以,就連脫口秀演員也把共享充電寶寫進了自己的段子——「共享充電寶太可怕了,我用它的電,它吸我的血。」
更為奇葩的是,收費越來越高,充電速度卻原地不動。武漢的上班族劉偉借過一個充電寶,坐在餐廳邊充電邊玩手機,充了一個小時,手機電量反而比充電之前更低了,「充了個寂寞。」
作為IT發燒友,劉偉用裝置專門測試了市面上幾家共享充電寶的輸出功率,「結果都是5V/2A左右,這充電速度堪比綠皮火車」。他搞不懂,這年頭所有手機都已經支持快充了,為什麽共享充電寶的充電速度還停留在幾年前的水平。
圖源視覺中國
反抗者與沈默的大多數
如今,人們基本不會因為幾塊錢的得失而產生焦慮,甚至憤怒,但共享充電寶做到了。
有些經歷了糟糕體驗的消費者也不會甘願當冤大頭,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反抗。
7月底,在重慶逛洪崖洞的肖茉莉,可能是少數的把歸還錯誤的充電寶成功取出的人,為此,她一直折騰到淩晨。
事情始於她借了一個「街電」充電寶,回到酒店樓下的時候,看到門口擺著兩台機器,分別是美團和怪獸,但沒有街電。「作為帶娃特種兵,一天已經累暈,我心裏還在想著這兩個名字,手卻自動地塞起充電寶來,超級絲滑就進去了……」
她先用睫毛夾和小鑷子夾了好久,結果充電寶卻越陷越深。最後她網購了雙面膠和強力膠,「我先用雙面膠粘到稍微硬一點的紙殼子上,塞進去粘住充電寶,然後也粘住另一面,等粘牢了,用力一拉,充電寶終於被拉出來了。」
在重慶,肖茉莉用這樣的方法成功取出被誤還的充電寶。
而對於明明已經歸還,卻仍被扣費的情況,在社交平台上,「飯桶胡不倒」的經歷,堪稱教科書級別的維權教程。
今年4月21日下午3點,她在長沙的一處地鐵站借了一個充電寶,結果充了一會兒就沒電了,便開始找地方歸還,結果連跑三個站點都發現還不上。她馬上聯系客服,申請暫停計費24小時。
在終於找到可以歸還的地方之後,由於過程太過漫長,她還拍了一段視訊。哪知道兩天後,平台說她沒有歸還成功,還扣了她99塊錢。
「我在火車上跟平台申訴,平台會丟擲幾個你壓根不可能註意的問題,比如歸還的地址、歸還到了第幾個槽位、幾點幾分歸還、櫃機編號等細節。 」 當時她拍下的歸還視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歸還地址、槽位、時間視訊裏都有,唯獨就是櫃機編號還搞不清楚。
好在,她又在視訊裏發現了旁邊醬板鴨店招牌上的老板手機號,而充電寶機就立在他的店旁邊,「感謝這個老板,我麻煩老板幫我拍了號碼,一次沒清楚,他又拍了第二次。」
在跟平台爭論三個小時之後,她終於維權成功,收到了退款。「如果我沒辦法給出證據,只能自認倒黴。」她說,大部份人歸還充電寶時根本不會去記錄這些細節。
而對於那些被折騰到情緒失控的人,最後只能用更極端的方式發泄怒火。一位廣東的女子,歸還充電寶的經歷還上了熱搜。今年5月27日,她借了一個「來電」,結果歸還時,前後加起來跑了五十多公裏路程,都沒有找到一個有空槽的機器。
最後,一怒之下,她把共享充電寶給砸了。
在互聯網大廠工作的中層樊浩,家裏放了三個共享充電寶,都是一時間找不到歸還點而「買斷」的,從99元到199元不等,實在浪費不起那幾個小時的時間,只能花錢省去麻煩。樊浩算過一筆賬,按時薪來算,自己一小時能賺100多元,如果歸還充電寶要花上三四個小時甚至更多,實在不劃算。更重要的是,客戶的訂單、上司的認可,這些都不是買充電寶的損失可以衡量的。
樊浩說,如果沒有這重重麻煩,他還是會想著第一時間歸還,因為共享充電寶繫結的是每個人的信用。某種意義上,這是透過抵押每個人的信用,來換取暫時的使用資格。「但我感覺,好像他們(商家)早已做好了讓你買斷的準備,不想讓你還。」
信用是商業世界的基石,這個信任本應是雙向的,然而,隨著行業亂象的逐漸加劇,很多人使用共享充電寶的糟心程度和時間、經濟成本損失,已經遠遠超出「情緒穩定」的範疇。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以「共享充電寶」為關鍵詞的投訴條目有兩萬六千多條,除此之外,投訴「充電寶
扣費」現象的,也有超過五萬條,這些投訴量均超過了共享單車的一萬多條投訴,也超過了網約車的一萬七千條投訴。在這些投訴中,計費問題是反饋最多的問題之一。各地的消費者協會公布的黑榜中,多家共享充電寶也是被點名的常客。
來電科技的創始人袁冰松,曾在2023年11月公開表達過,「在業內,平均是每50單,就有一單這樣的(歸還失敗)情況出現,尤其現在很多大型公司,每天200多萬單,按照這個比例,你想想看,這個客戶投訴會有多少」。
而在數據面前,這些都是冰山一角,權益受損而沒有投訴的,才是沈默的大多數。
圖源視覺中國
奪「寶」大戰裏的玄機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分析,按照增速,預計2026年,中國共享充電寶使用者數量將達到6.1億人。
行業中一位資深從業者介紹,在大批次生產的情況下,頭部企業生產一個充電寶的成本約為六七十元,雜牌的更便宜。「這就是為什麽商家不怕你花99元到199元買斷的原因,這是最直接的賺錢手段。」
32歲的張偉如今在山西專門從事鋪設共享充電寶的業務,在這一行已經幹了五年,「共享單車的使用壽命據說能達到三年,但共享充電寶遠遠做不到這一點,只能有一年左右。」張偉說,共享充電寶的壽命主要取決於裏面的5000毫安的電芯,這也是它主要的成本部份,「如果電芯老化了,這個充電寶直接就沒法用了。」
一般來說,比較好的充電寶電芯能做到充放電300次,品質次一點的,可能只能有180次。「在比較熱門的租借場景,景區和KTV之類,有的充電寶一天能用好幾次,這樣幾個月下來就不行了。」
由於許多充電裝置直接鋪設在戶外,長期受風吹日曬雨淋,還有的位於油煙味比較大的比如燒烤店、火鍋店的店內,裝置損耗速度要更快。而電芯的老化,會直接導致充不進去電,或是充一會兒就沒電了的現象,影響使用者的體驗。
張偉如今同時給四家共享充電寶鋪貨,俗稱BD,也就是做地推。他把四個不同公司的共享充電寶碼成一摞,指著它們的底部說,「你看,它們全都是依靠底部的金屬片接觸進行供電,一旦這個金屬片氧化接觸不良,就算是還了,也依然會顯示沒有歸還,在後台持續計費。」
張偉建議,歸還之前,最好把充電寶底部的金屬片區域擦一下。
至於讓大家廣受困擾的歸還定位不準的問題,張偉說,這也與其硬體構造有關。他曾經拆開過共享充電寶的充電站,研究過其中的構造。其中,所占空間最大的部份就是充電倉,每個充電倉都依靠一個磁性開關鎖住充電寶。而充電站的定位模組,則依靠一張4G物聯網的電話卡,「有的地方比較偏遠、訊號弱,有的可能受潮損壞,都有可能影響到定位準確性,還有的,比如商場這種多樓層、室內的地方,定位精度也比較差。」
一個現實是:商家為了壓縮成本,在共享充電寶這項公共基礎設施之外的配套服務上,投入很少。
張偉在這個行業幹了五年,他的感受是,充電寶商家及平台因為諸多亂象,正逐漸失去消費者的信任。而行業內部,也正在經歷從紅利期的高速擴張,到現在的急速衰老。如今行業內極度內卷、惡性競爭比比皆是。
由於各家產品都差不多,共享充電寶的競爭,本質上就是優質點位之爭。搶地盤的故事與事故,與曾經共享單車行業的情況如出一轍。
北京的五道口地鐵站,曾是著名的共享單車淤積點。這個號稱「宇宙中心」的地方,有著幾乎全北京最優質的點位,也讓各家公司紮堆投放。最密集的時候,出地鐵口看到的是一片各種顏色共享單車,綿延數百米,以致於有時候都沒法騎出去。各家公司為了搶地盤,早期還出現了某公司把競爭對手的單車批次扔到溝裏的情況。
更為小巧的共享充電寶投放,會出現一家店同時擁有四種品牌的情況,這也加劇了沖突發生的機率。
「高端」的商戰總是顯得那麽樸實無華。在四川開餐廳的劉敏,在店門口相同的位置並排擺了小電和美團兩台充電寶裝置,最近她發現,兩家的運維人員經常上門互相拔對方的電源線。
拔掉之後,裝置會在管理平台顯示已斷線,但消費者是不知情的,哪怕還了也不會停止計費。所以作為店老板,劉敏不得不頻繁幫它們接上。
不光是拔電源線,補充充電寶也有貓膩。珠三角做共享充電寶代理的劉先生透露,「如果一台機器充電寶塞得太滿,導致無法歸還,使用者會投訴,投訴多了商家肯定會把我們共享充電寶撤了,所以我們會盡量保證充電寶留幾個口用來歸還。」但劉先生也說,「有時競爭對手會把充電口塞滿,故意讓人無法歸還。」
在北京亞運村的一家超市內,一家小店門口擺著至少三個品牌的充電寶。
錢究竟流進了誰的口袋?
從2014年「來電科技」推出中國第一台共享充電寶算起,這個行業經歷了近十年的商戰,伴隨著資本湧入和不斷洗牌,如今至少有五家頭部公司活躍在市場上。其中包括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街電與搜電合並後的「竹芒科技」,還有稍晚殺入這個市場的美團,以及「小電科技」等公司。【2024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前五大品牌占比為96.6%。
竹芒科技董事長梁凱在一次專訪中提到了這個行業的火熱。「我們公司2017年11個人,2018年營收突破上千萬,2019年凈利潤突破7000萬了,2021年一天的訂單有300萬個。」他總結說,「感謝競爭對手的盲目擴張,它把這個行業給帶熱了,資本也把這個行業炒熱了。」
行業早期,普遍使用的是圍城圈地換取市場規模。到了現在,行業高度集中,格局基本確定,自然就從規模導向變成了盈利導向。
小電科技的招股書中也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中國共享充電寶服務平均每筆訂單的價格(不包括免費訂單和99元或以上的訂單規模)分別為1.3元、2.3元、4.1元、5.3元,並預計於2025年達到8元。
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如此巨大的市場規模,錢究竟流進了誰的口袋?
簡單來說,共享充電寶的利益分成可以分為三部份,被(產品)公司、代理商和點位商家三方來分。一般的,100塊錢充電租金,公司要收取10%到15%的成本,剩余的部份,還要被代理商扣除一定比例的錢,叫做營運成本,而最後剩下的部份,才要與商家談分配。
一名充電寶招商員工發來的收益分成圖
比如,怪獸充電的一名招商人員就表示,「點位商家同意擺機器之後,代理商給商家一個小程式,對方每個月都可以提現。但這之前,代理商可以設定一個營運成本,比如設定50%的營運成本,每收100元租金,代理商可以提前抽走50元,再拿剩下的50元來和商家分成。「哪怕商家要七八成都可以。」
哪怕跟商家談的是分出去七八成,代理商依然能賺到比商家更多的錢。
乍一看,好像代理商的分成比例最大,但是隱形的「偷單」模式來了:共享充電寶公司會更早下手,悄悄扣掉一些使用者的流水。來電科技的創始人袁冰松就曾公開爆料,「行業瑞奇本都會偷單,比例在15%左右,狠一點的能偷50%。」
行業的紅利期早已過去,當下的經濟形勢,讓逐利更加動作變形,對於一些剛剛才加入的中小型代理商來說,原本以為穩賺不賠坐等收割的行業角色,卻也變成了韭菜。
26歲的張程是杭州的一名上班族,他對共享充電寶感興趣,完全是出於想搞個副業。「哪怕每天能賺出一頓早飯和中飯錢,我就知足了。」
2024年2月底,他在某品牌的公眾號上了解到共享充電寶的代理計畫。加了銷售人員微信,咨詢過後,他計劃先引進30台裝置,平均每台裝置500多元。結果付了錢,等待收貨的過程中,該品牌的售後人員與他對接,問他是否知道這個裝置是翻新二手的。
張程一下子蒙了。「我認為自己被騙了,因為銷售從未提過這個東西。」後來他去各種平台反饋,包括12315、當地的市場監管局,甚至還咨詢了律師準備起訴。後來折騰了兩個月,最後雙方達成的退款方案是,同意退款,但需要各出一半運費,同時,張程還需要出運輸時的包裝費。
「這兩個月我基本上什麽工作也沒幹,覺也睡不好,最後錢沒賺到,算上運輸費包裝費,還賠進去1000塊錢。」
在實際調查中,一些品牌的話術也足夠讓人心動。三家公司給出的入門級投資方案是:最低三萬元投資,一次性購買30台以上的裝置,然後就可以享受「坐在家裏數錢的快樂」,「月入大幾千,六個月回本」。
但在這個頗為激動人心的溝透過程中,因為裝置老化而出現的維修成本卻被有意無意地弱化了。實際上,我們得到的一份某品牌的「渠道櫃機維修報價單」顯示,一台大櫃機的電路板損壞、無法線上、外觀損壞、倉口損壞的維修價格都在250元到300元之間,而小櫃機的這些損壞維修費用也在105到150元。
一家共享充電寶公司的員工發來的收益圖
亂局與「自律」
資本把這個行業炒熱了,但內卷也把自己給卷崩了。
根據【時代周報】的報道,曾經生產出中國第一個共享充電寶的「來電科技」,作為共享充電寶行業「一哥」,目前迎來了至暗時刻。比如,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上關於來電科技已倒閉或即將倒閉的傳聞不絕於耳。而由於多個訴訟案件纏身,該公司已多次被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企業、失信被執行人。
另一面是,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投訴反饋率最差的情況是:歸還充電寶之後仍然被一次性扣款199元,而個別公司對這一類投訴基本沒有任何回應。
某種意義上,這些無故被扣199元的人們,也像極了那些再也追不回押金的「小黃車」使用者們。
人們在等待更規範的行業規定,來約束易借難還、計費陷阱和定價過高的亂局。
而面對這種亂局,深圳是中國第一個用自律公約進行規範的城市。
本年,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正式推出全國第一個【共享充電寶行業自律公約】。【自律公約】對充電寶計價時間進行了統一,一是充電免費時長統一為5分鐘,租借充電寶5分鐘內歸還不計費用,二是縮短計價時間單位,計價單位不超過半小時。
當天,街電、搜電、來電、倍電、怪獸、美團、瞎充等7家共享充電寶都簽署了自律公約,涉及近20萬個點位。如今,按照各家小程式的地圖顯示,深圳的共享充電寶如今的確都是按照半小時計費,並且有5分鐘免費租借時間。
從這個意義上,深圳可能算是全國共享充電寶最「自律」的城市。
可吃過虧的蘇東,對自己的「自律」就是,在網上買一個6萬毫安的超大容量充電寶,每天放在書包裏,像是背了一塊磚頭。他專門做過實驗,這個充電寶充滿電的情況下,能把自己的手機反復充滿12遍。唯一的遺憾,可能是「磚頭」不讓帶上高鐵和飛機。
被困在共享充電寶裏的人們,痛點被網紅博主以一種近乎於行為藝術的方式展現。「手工耿」就曾做過一個2700萬毫安的超大型充電寶,他打造出一塊比防盜門還大、還厚的充電寶,裏面的電芯用的是新能源汽車裏的電池,這個大家夥不僅能同時讓幾十部手機共享充電,還能給大型家電供電。
由於體積過於巨大,手工耿拿一根麻繩,像纖夫一樣,躬身拉著這塊巨型充電寶走過鄉間小路,走向河邊,一邊用充電寶給電視機和洗衣機供電,一邊釣著魚。
這或許是人類距離充電寶焦慮最遙遠的時刻。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手工耿和他的巨型充電寶 圖源微博@手工耿視訊 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