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美媒感嘆外國汽車制造商在華「黃金時代」結束:現在怎麽和中國人競爭?

2024-09-04心靈
【文/觀察者網 賴家琪】「全球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月4日以此為題報道稱,外國汽車制造商幾十年來一直主導著中國的汽車市場,享受著高增長和巨額利潤,但多年的勝利讓他們陷入了自滿,隨著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憑借電動汽車崛起,這個世界最大的乘用車市場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汽車咨詢公司Dunne Insights的執行長麥可·鄧恩介紹說,曾經在中國「賺的錢比上帝還多」的外國汽車制造商突然發現,他們在中國市場的市場份額消失了,現在「世界汽車工業的新中心是中國」,「每個人都在試圖接受這一事實:我們要從這兒去哪兒?我們怎麽和中國人競爭?」
「在這裏賺的錢比上帝還多」,這種日子到頭了
CNN分析稱,外國傳統汽車制造商面臨著嚴峻挑戰的最新跡象出現在9月2日。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當天宣布,鑒於當前「極度緊張的財務狀況」,他們考慮關閉在德國的工廠,這是該公司成立87年來首次做出這樣的決定。
在其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市場,曾經的「銷冠」大眾去年失去了自2000來一直保持的頭銜。據報道,今年上半年,大眾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減少了超1/4。
大眾並不是唯一一家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的外國汽車制造商,美國通用汽車、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等外國汽車制造商也正在中國市場失去城池。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在高峰期2017年,通用在中國銷售了400多萬輛汽車,但去年,該公司在中國的銷量僅是2017年的一半。福特去年在華銷量較兩年前下降28%,市場份額跌破2%,不到2016年的一半。CNN稱,今年二季度,豐田在華合資企業的收入同比暴跌73%。
中國乘用車協會(CPCA)數據顯示,今年7月,外國汽車制造商在中國汽車銷量中所占的比例為33%,而2022年7月這一比例為53%。
2022年與2024年中外汽車制造商在華市場份額對比 CNN制圖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包括美國汽車在內的一些外國汽車制造商可能會被擠出中國市場。
CNN稱,21世紀的前20年是外國汽車制造商在華的「黃金時代」。通用1997年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合作夥伴關系,此後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和利潤持續增長,享受了巨額的經濟報酬。鄧恩告訴CNN,一位外國汽車高管曾說過,「我們在這裏賺的錢‘比上帝還多’」。
而現在,鄧恩說,外國汽車制造商在中國享受高增長率和巨額利潤的日子已經結束。他表示,多年來在燃油車車市場的勝利讓外國汽車制造商陷入了自滿,他們在電動汽車上措手不及,他們突然發現自己的市場份額消失了。
「制造電車的關鍵環節,外國汽車制造商都落後了」
2015年前後,中國政府開始向本土電動汽車制造商和電池制造商提供資金支持。得益於此,中國汽車品牌利用電動汽車「彎道超車」,強勢崛起。
去年,包括插電式混動汽車在內,比亞迪在全球銷售了創紀錄的302萬輛汽車,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大眾交付了102萬輛電動和插電式混動汽車,特斯拉銷售了180萬電動汽車。
CNN指出,從生產速度、供應鏈到電池技術、汽車軟體等,這些對於制造電動汽車至關重要的環節,外國汽車制造商都落後了。
江西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個新能源汽車制造車間 視覺中國
全球管理咨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研究顯示,中國傳統汽車品牌的新車型開發時間需要約40個月,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將這一時間縮短一半至約20個月。外國汽車制造商推出新的新能源車型的速度也遠不及此,而且中國新能源車的技術和電池都領先外國新能源車約兩到三年。
咨詢公司中國汽車洞察(Sino Auto Insights)的創始人塗樂告訴CNN,外國汽車業高管不可能每年都來中國看看發生了什麽。當他們終於意識到,他們的公司落後了的時候,要收復失地幾乎為時已晚。
中國一直都是全球主要的汽車市場,也是汽車工業的制造中心。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鑒於此,全球汽車制造商很難離開中國。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稱,一些外國公司正試圖透過與當地品牌合作的方式重新融入中國市場。
去年,大眾和中國小鵬汽車簽署了合作協定,向小鵬投資7億美元合作開發新車。今年4月,雙方將這一合作進一步拓展。之後,意美法合資汽車巨頭斯特蘭蒂斯集團收購了中國零跑汽車20%的股份。
英國路透社4月報道稱,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歐洲和日本的汽車制造商正「熱切地尋找中國合作夥伴」。日產宣布與中國科技公司百度合作,開展人工智慧和智慧汽車研究。豐田也宣布了與騰訊公司的類似合作,並表示將在今年銷售的中國產乘用車中采用騰訊的技術。據報道,法國雷諾集團也在與理想汽車、小米進行「關鍵對話」,探討在智慧汽車技術領域的合作。
「我們要從這兒去哪兒?我們怎麽和中國人競爭?」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制造商正放眼全球,迅速擴張。比亞迪計劃在泰國、土耳其、匈牙利等國家建立工廠,上月底該公司還宣布將收購其德國分銷商Hedin Electric Mobility,以擴大其在歐洲的規模。
富國證券數據顯示,過去五年裏,中國汽車制造商在許多海外市場的份額都大幅上升。中國產汽車的市場份額在泰國從3%增長到10%,在澳洲從1%增長到9%,在墨西哥從零增長到13%。在俄羅斯,中國汽車的市場份額從接近零躍升至超1/3。
2024年7月2日,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停靠在廣州南沙汽車碼頭進行裝船作業。 視覺中國
CNN援引數據稱,去年中國乘用車出口量達400萬輛,同比增長60%以上。按一些標準衡量,這意味著中國超過日本和德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其中,1/4都是電動汽車。
瑞銀預測,到2030年,中國汽車制造商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可能會翻一番,達到約1/3。
這引起了美西方國家的警惕。美國政府今年5月14日宣布,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的關稅從25%提高到100%。今年6月,歐盟在經過反補貼調查後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高達38%的關稅。上月底,加拿大也效仿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關稅。
艾睿鉑咨詢大中華區聯席負責人、亞太地區汽車行業負責人戴加輝分析稱,關稅浪潮可能加速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在歐洲的在地化生產,從而降低運輸成本,所以即使有歐盟關稅存在,中國汽車仍將獲得20%的利潤。
針對西方國家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的關稅,中方多次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9月3日,針對加拿大政府的這一做法,中國商務部宣布了多項反制措施——將對加拿大采取的相關限制措施發起「反歧視調查」;對自加拿大進口油菜籽發起反傾銷調查;依國內產業申請,對加拿大相關化工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擬將加方有關做法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分析指出,這是中國首次發起「反歧視調查」,也是全球首例。指向性明確,反制態度鮮明。
「世界汽車工業的新中心是中國。」鄧恩說,每個外國汽車制造商都在試圖接受:「我們要從這兒去哪兒?我們怎麽和中國人競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