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4日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東方紅一號」
發射成功
讓全世界「聽見了」【東方紅】的旋律
聽見中國和平利用太空的聲音
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
和平利用太空
造福人類的序幕從此拉開
![](https://img.jasve.com/2024-9/3225f3a4d288083edbd9d46eaf82d2ba.webp)
1970年4月24日,中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1975年11月26日
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在軌執行3天後
回收艙成功返回地面
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
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
![](https://img.jasve.com/2024-9/21b4eb188cd2d58cfd71ad6202408d08.webp)
參觀者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參觀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資料照片)。1999年11月20日
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實驗飛船
神舟一號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完成空間飛行試驗之後
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飛行實驗成功
![](https://img.jasve.com/2024-9/14a4959321e7a9270a18a4bea0b909f4.webp)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號
飛船成功發射
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
在軌飛行14圈
歷時21小時23分
完成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
中國成為
世界上第三個
獨立掌握發射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https://img.jasve.com/2024-9/3a6f408e399c5f775947376a246e3416.webp)
2003年10月15日18時40分,航天員楊利偉從太空向世界各國人民問好,並在艙內並列展示了五星紅旗和聯合國旗(攝於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大螢幕)。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
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神舟六號
載人飛船
成功進行了中國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
歷時115小時33分
實作了多人多天飛行
![](https://img.jasve.com/2024-9/dff2fb626863ef7ea913441b3d2b884e.webp)
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號返回艙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著陸,首先出艙的航天員費俊龍(左一)看著聶海勝出艙。2007年10月24日
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
發射成功
2008年11月12日
由嫦娥一號拍攝數據制作完成的
「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公布
![](https://img.jasve.com/2024-9/dde48cbbece2c84a86e6fb5831772957.webp)
2007年10月24日,搭載著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
![](https://img.jasve.com/2024-9/e7488a9b1e54fcc06e3fdb38b79733eb.webp)
依據嫦娥一號衛星拍攝數據制作的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號
飛天
航天員乘組指令長翟誌剛
在太空成功實施出艙活動
順利完成中國航天員第一次空間出艙
這標誌著中國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
![](https://img.jasve.com/2024-9/9460cbbfeb3bef3e949f8979521612d8.webp)
2008年9月27日,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出艙活動任務的航天員翟誌剛出艙後揮動中國國旗(攝於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螢幕)。
![](https://img.jasve.com/2024-9/4ab69530d218f31841d60e3efdd30a93.webp)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號返回地球,航天員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從左至右)自主出艙後向現場搜救人員揮手致意。2011年11月3日和14日
神舟八號
與天宮一號
進行了兩次空間無人自動交會對接
突破和掌握了自動交會對接技術
![](https://img.jasve.com/2024-9/e220a1e1aac0c9e70361c9f3ede225eb.webp)
2011年11月14日,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第二次對接成功。這是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螢幕上模擬對接的畫面。2012年6月16日
航天員乘組景海鵬、劉旺、劉洋
乘神舟九號
載人飛船
執行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劉洋也是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
2012年6月24日
神舟九號航天員成功駕駛飛船
與天宮一號
目標飛行器對接
這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
第三個完整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https://img.jasve.com/2024-9/785d6a2770735132b632daeaafb8e5c3.webp)
2012年6月18日,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大螢幕顯示航天員景海鵬、劉洋、劉旺(從右至左)在天宮一號實驗艙內。2012年12月27日
中國自主建設、獨立執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啟動區域性正式服務
![](https://img.jasve.com/2024-9/acd39fc42d8d6e9bfa760db554662970.webp)
2012年10月25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一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轉移軌域。這顆地球靜止軌域衛星將與先期發射的15顆北鬥導航衛星組網執行,形成區域服務能力。神舟十號
飛船於2013年6月11日發射升空
在軌飛行期間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
進行了一次自動交會對接和一次手控交會對接
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
在天宮一號
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並首次向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
![](https://img.jasve.com/2024-9/01cde3bf93065e1756aa1eb73e336894.webp)
2013年6月20日10時許,中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這是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的倒像映在水球中。2013年12月2日
嫦娥三號
發射成功
2013年12月14日
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虹灣區地區
中國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體實作軟著陸
![](https://img.jasve.com/2024-9/6cca2d8c5f11903e47b3472e3e865ddc.webp)
嫦娥三號探測器地形地貌相機拍攝的巡視器側面影像。2016年9月15日
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
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
」飛向太空
2016年11月3日
中國最大推力
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
發射成功
此次發射成功
標誌著中國運載火箭實作升級換代
運載能力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https://img.jasve.com/2024-9/d405558e365d5a17732bb0f05c60fa9a.webp)
2016年11月3日20時43分,中國最大推力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30分鐘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域。2017年4月20日
中國首艘貨運飛船
天舟一號
發射成功
與天宮二號成功交會對接
![](https://img.jasve.com/2024-9/663d40085bfb9223f633ca1cda4cc410.webp)
2017年4月22日12時23分,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2020年6月23日
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最後一顆組網衛星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2020年7月31日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全面建成並開通服務
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
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https://img.jasve.com/2024-9/3ddb17bc3d9f9396e561ff2a2b7077c8.webp)
2020年6月23日,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2020年7月23日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
」探測器
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
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https://img.jasve.com/2024-9/c1ace7d3fc7745e0984f063b6549f3dc.webp)
2020年7月23日,中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https://img.jasve.com/2024-9/9743329c68f515fb4907d994a595e0d1.webp)
由祝融號火星車拍攝的「著巡合影」圖。2021年4月29日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
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https://img.jasve.com/2024-9/c1eec523c5dab44a0a1e40082b3d4441.webp)
2021年4月29日11時23分,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軌域,任務取得成功。2021年6月17日
搭載著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的
神舟十二號
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並與天和核心艙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3名航天員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https://img.jasve.com/2024-9/37e78721a1e70a3d583f9501d49772fb.webp)
2021年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進駐天和核心艙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向全國人民敬禮致意的畫面。2022年5月10日
天舟四號
貨運飛船成功發射
在歷經數小時的飛行後
天舟四號順利完成與空間站核心艙後向對接
標誌著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啟全面建造
![](https://img.jasve.com/2024-9/3e97312e9d5bb6c198a3f4bdc9c1bc52.webp)
2022年5月10日淩晨1時56分,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托舉著天舟四號貨運飛船騰空而起。2022年7月24日
中國空間站第一個科學實驗艙
問天實驗艙
發射成功
2022年10月31日
中國空間站第三個階段
夢天實驗艙
發射成功
2022年11月3日
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
標誌著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
在軌組裝完成
向著建成空間站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
![](https://img.jasve.com/2024-9/6329763beb2b16945a495235dc75dc9f.webp)
2022年7月24日14時22分,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約495秒後,問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https://img.jasve.com/2024-9/81b16fd03905cda9ae1b8d76d6c4d2bb.webp)
2022年10月31日,搭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約8分鐘後,夢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並準確進入預定軌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22年11月3日9時32分,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
嫦娥六號
攜帶月球背面樣品成功返回地球
從嫦娥一號
拍攝的全月球影像圖
嫦娥二號
首次實作中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
嫦娥三號
成功實作落月夢想
到嫦娥四號
實作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嫦娥五號
實作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
中國探月的腳步邁向更遠、愈發堅實
2024年6月4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螢幕上拍攝的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自月球背面起飛的動畫模擬畫面。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展示國旗。此刻
神舟十八號乘組仍在中國空間站忙碌著
「神舟」巡天、「嫦娥」奔月
「北鬥」指路、「天問」問天
「天宮」覽勝、「祝融」探火……
一個個飽含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
與文化傳承的任務
一次次展示著中國航天
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
2024年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2024年7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神舟十八號航天員李聰出艙的畫面。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十八號
幾十年間
中國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創新
一步一腳印
創造出累累碩果
2024年6月4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六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左)、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和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王瓊(前)交流嫦娥六號任務進展情況。攬月九天
探手摘星
新中國航天事業拓荒者
透過篳路藍縷的探索
自強不息的努力
開拓進取的鉆研
實打實地譜寫了
探索星辰大海的現實主義壯麗詩篇
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成功。這是航天科研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慶祝。人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
但人類的探索精神是偉大的
中國航天人將飛越星辰大海
向宇宙更深處不懈追尋
本期主持:蔡湘鑫
攝影:金立旺 趙建偉 王建民 李剛
查春明 連振 劉潺 李鑫 郭程
江宏景 胡智軒 周佳誼 趙穎全 郭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