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IMF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美國2.6%歐元區0.9%

2024-07-17財經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網站訊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6日釋出【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維持了4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EO)對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期,預計全球經濟將分別在2024年和2025年錄得3.2%和3.3%的增幅。IMF以「全球經濟裹足不前」總結了7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但值得註意的是,IMF將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上調至5%,較4月的預測值高出0.4個百分點。

IMF認為,與2024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相同,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保持平衡,但一些短期風險愈發凸顯。這些風險包括,因服務業通脹下行缺乏進展而產生的通脹上行風險,以及貿易或地緣政治形勢再度緊張所帶來的價格壓力。由於勞動力在服務業成本中的占比較高,服務業通脹長期持續的風險與薪資和價格的設定都相關。更高的名義薪資增速若與低下的生產率同時出現,則會使企業難以緩和

價格上漲,尤其是在利潤率已經受到擠壓的情況下。這可能會增加薪資和物價通脹的黏性。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可能會推升供應鏈中進口貨物的成本,從而進一步增加短期內通脹上行的風險。如果通脹數據不如人意,導致短期通脹預期大幅上升,那麽余下的降通脹之路上的重重困難可能會對回歸價格穩定造成不利影響。

通脹高企的風險使利率可能在甚至更長的時間內維持在更高水平,這反過來又增加了外部、財政和金融風險。利率差異導致的美元持續升值可能會擾亂資本流動並阻礙計劃中的貨幣政策放松,這可能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在潛在增速下降的情況下,財政狀況的改善無法抵消實際利率升高的不利影響,那麽持續高企的利率可能會進一步提高借貸成本並影響金融穩定。

此外,IMF還提到了多國舉行大選可能帶來的風險。報告稱,鑒於多國今年將舉行選舉,其經濟政策可能出現重大變化,並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負面溢位效應,這增加了基線情景的不確定性。這種潛在的轉變會帶來財政揮霍的風險,從而使債務形勢惡化,這不僅會對長期收益率產生不利影響,還會助長保護主義。貿易關稅,以及全球範圍內產業政策的增加,可能會產生破壞性的跨境溢位效應並引發報復,從而帶來代價高昂的逐底競爭。相比之下,促進多邊主義的政策和加快實施宏觀結構改革可以促進增加供給、提高生產率並推動經濟增長,這將在全球範圍內產生積極的溢位效應。

具體來看,IMF維持了4月WEO中對發達經濟體的整體經濟增長率預測,預計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1.7%和1.8%。該組織將美國2024年經濟增速預測值下調至2.6%,較4月預測值低0.1個百分點。IMF稱,美國今年初的增長慢於預期。隨著勞動力市場降溫和消費放緩,美國經濟增速預計將在2025年放緩至1.9%,而財政政策將開始逐步收緊。預計到2025年底,經濟增速將逐漸放緩至潛在水平,從而彌合正的產出缺口。

而IMF認為,歐元區的經濟活動似乎己經觸底回升。IMF認為,2024年歐元區經濟增速預計將出現0.9%的小幅回升,上調0.1個百分點,原因是上半年服務業勢頭更加強勁以及凈出口高於預期;2025年 經濟增速預計將上升至1.5%。這得益於實際薪資上漲帶來的強勁消費,以及今年貨幣政策逐步放松背景下金融環境寬松帶來的投資增加。不過,IMF也表示,歐元區制造業持續疲軟,表明德國等國的復蘇更加緩慢。

IMF將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今明兩年的增速預測各上調0.1個百分點,均增至4.3%。IMF稱,這一上調主要受到亞洲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經濟活動更強勁的提振。針對將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上調,IMF解釋道,「主要原因是第一季度私人消費反彈以及出口表現更加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