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你開始算賬,這個跨度長達20-30年的長期投資對應的計畫報酬率計算就變得極為復雜。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生孩子是撬動國民經濟的一個核心起點。
要合法生育、辦生育證需要結婚證吧(現在支持未婚先孕的吧,知道的朋友留言說一下。結婚拉動攝影、婚慶等等消費這裏暫不展開了。
生孩子,直接帶動醫院的婦幼部門就業,然後歷史的車輪就開始捲動了。開始帶動十年的嬰幼少青年消費(尿不濕、奶粉、補品)消費,帶動月嫂/月子會所、家政保姆服務,帶動兒童食品、服飾、遊樂消費。
從孕媽開始就要補營養、大人的消費也被帶動。備孕需要強身健體,健身房也就有生意了。度蜜月帶動酒店旅遊。教育:生孩子跟養貓養狗不同的地方在於,你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教育上面,送幼托、買書、學這學那(小貓咪可沒這麽多事兒)。
要出去留學的時候就開始涉及金融服務了。
讀完書開始考慮買車、買房、下一代安居樂業。
生孩子是一個家庭最最最重大的決策,決定了家庭未來20-30年的幸福。好的價值觀、家底、教育決定了這個孩子的底線,培養一個正常的孩子(不雞不卷不禍害社會)是很多家庭樸素的願望,但是很多父母因為以上種種投入,會覺得自己花了很大的成本,所以調高了自己的期望。
生孩子是風險投資,不是保本投資。
如果當前沒時間、沒錢好好培養,建議等等再生。
如果生了,心態盡量放輕松,不要追求保本,因為現在成本真的挺高的,把ta當成一個有無限可能的風險投資,沒有回購條款的那種,就是不求報酬的持續投入。
我們的底線是,做一個不禍害社會的普通人,盡可能做一個好人。
如果孩子不能成為天才,先思考自己有沒有給天才土壤,如果沒有,就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