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兩年合虧60億,騰訊、小米、京東們在香港開的銀行出路何在?|鈦媒體金融

2024-10-22財經

誕生4年的香港「虛擬銀行」獲得了新名字——「數位銀行」。

10月14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表了有關「虛擬銀行」更名建議的公眾咨詢總結。香港金管局稱,回應者普遍支持更名建議,當中大部份同意使用建議的新名稱「數位銀行」。香港金管局將對【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進行修訂,以盡快落實使用新名稱「數位銀行」。

對於更名的理由,香港金管局此前表示,當初構思虛擬銀行的名稱時,由於這類銀行並非實體,曾有人建議叫數位銀行,但恐與傳統銀行所推的數位銀行服務混淆,所以采用了虛擬銀行的叫法,不過事後很多人認為「虛擬」二字予人虛假、虛構、不真實的感覺。

眾安銀行政總裁姚文松向鈦媒體App表示,公眾普遍認為「數位銀行」這一名稱更能準確反映行業本質,將有助於消除誤解,讓公眾更清晰地理解數位銀行的營運模式。匯立集團CEO龍沛智在近期表示,「虛擬銀行的名字容易帶來誤解,我們有office、有員工,虛擬的銀行,監管聽到不同渠道的聲音,認為需要改名」。

截至目前,香港金管局陸續發出3批共8張虛擬銀行牌照,分別為LIVIBANK、眾安銀行、MOXBANK、匯立銀行、螞蟻銀行(香港)、平安壹賬通銀行、天星銀行和富融銀行。2020年,8家虛擬銀行陸續開業。虛擬銀行不設實體分行,所有銀行服務透過互聯網進行,同時不設最低戶口結余要求,不征收低結余收費等。

各家銀行的股東方

近日,該8家虛擬銀行陸續釋出半年報。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表對虛擬銀行的檢討報告。鈦媒體App梳理後發現,2022年和2023年,這批以頭部互聯網公司、外資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為主要股東方的的虛擬銀行共虧損了超過60億元港幣。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該8家虛擬銀行共計虧損約13億,僅眾安銀行首次公告了單月盈利。

高費用拖累利潤表現

香港的八家虛擬銀行的財務表現呈現出一些顯著特點。

總收入方面,眾安銀行以2.55億港元領先,渣打銀行子公司MOXBANK緊隨其後,具備小米集團和富途證券背景的天星銀行以0.2億港元墊底。凈利息收入方面,MOXBANK以2.47億港元位居首位,天星銀行以不到0.2億港元仍然居末。

2024年上半年8家虛擬銀行的業績表現;單位:千港元;整理:鈦媒體App

營業費用方面,各家銀行費用均遠超營收。MOX BANK以4.24億港元的高費用領先,這導致其雖營收位列次席,但凈利潤為負4.3億港元,大大落後於其他銀行——2023年,MOX BANK虧損達7.37億港元,同樣是虧損振幅最大的銀行。天星銀行的1.44億港元費用支出雖在各家銀行中數額最低,但仍然超7倍於其營收。

信貸減值損失方面,MOX BANK的損失最高為2.58億港元,富融銀行的信貸減值損失最低僅約300萬港港元,螞蟻銀行則僅約400萬港元。凈利潤方面,上半年該8家虛擬銀行全部為負,共計虧損約13億。值得註意的是,眾安銀行公告,7月首次實作單月扭虧為盈。

顯然,高營業費用和信貸減值損失嚴重影響了利潤表現,明顯反映虛擬銀行在市場競爭、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方面的挑戰。

人力成本和資訊科技系統的支出,是虛擬銀行目前最主要的兩個支出方面。從財報來看,平安壹賬通銀行的2023年科技相關支出合計約6061萬港元,天星銀行的科技相關支出則為約7267萬港元,分別占兩家銀行2023年總支出的約24%和30%。

不過與此前幾個財年相比,該8家虛擬銀行的虧損程度有所收窄。2021年總虧損35.28億港元,2022年總虧損37.25億港元,2023年總虧損約29.9億港元。直至2024年上半年為約13億港元。

此外,從營收構成來看,各家銀行的凈利息收入均占到總營收的絕對大頭,反映出產品型別較少,非息收入占比明顯偏低的問題。

滲透較快,轉化不足

從增長速度來看,這批新生的虛擬銀行的多項指標發展較快。

比如,截至2023年底,虛擬銀行的存款客戶總數達220萬,市場占有率顯著增長至8.8%;總營收在2021至2023財年間增長了七倍,凈虧損收窄15%;個人貸款業務平均每季貸款及墊款的宗數增加約90%。

此外,自2022年以來,部份虛擬銀行逐漸開展證券及保險中介業務,財務管理帳戶總數在2023年增加超過140%。

從具體銀行的視角看,螞蟻銀行2023年凈利息收入為5841.9萬港元,同比增長291%;客戶存款為63382.2萬港元,同比增長79%;客戶貸款為31437.5萬港元,同比增長573%。MOX BANK、富融銀行、LIVI BANK等在2023年也獲得了超過100%的凈利息收入增長。

在吸納存款方面,眾安銀行和MOX BANK在2023年吸納客戶存款均超過100億港元。除LIVI BANK和天星銀行外,其余6家虛擬銀行均錄得存款同比增長。

這些資訊表明,虛擬銀行在香港的快速發展及其在市場中的逐步接受,但與此同時,按客戶存款、貸款與墊款及總資產計,虛擬銀行在香港所有零售銀行的整體市場占有率於2023年底僅約為0.3%,仍處於較低水平。

同時,根據Quinlan&Associates的數據,8家虛擬銀行的每個客戶帳戶平均存款從2020年的29300港元,降至2023年中期的15500港元,遠低於傳統銀行的平均存款482600港元。

這一對比顯示出虛擬銀行在香港滲透較快,但是轉化不足的特點。

2024年上半年,虛擬銀行間的競爭日益激烈。

在凈利息收入方面,2023年度獲得高增的大部份銀行在2024年上半年增幅明顯放緩,規模最大的眾安銀行凈利息收入2.07億港元同比大增84%。攬儲大戰正在進行。比如,螞蟻銀行的客戶存款達到了2.47億港元,同比翻了近4倍,但相應的利息支出翻了近6倍;MOX BANK的利息支出同比翻了約兩倍,客戶存款僅增加約1.4倍。

2023年,各家銀行的具體業績;整理:鈦媒體App

較高的獲客成本也是難題之一。Quinlan & Associates在【亞太地區數位銀行格局】報告中估計,中國香港地區數位銀行的平均獲客成本在65-90美元之間,明顯高於新興市場(15-50美元)和亞洲前沿市場(1-5美元)。中國香港地區數位銀行客戶群中休眠帳戶的高比率導致有效獲取成本平均接近可見成本的兩倍。

未來幾年,或將有玩家被淘汰

「與內地不同,香港虛擬銀行主要由監管方引導發起,而內地同業常常由大型企業主動發起。」一位香港虛擬銀行從業人員向鈦媒體App表示。

對於為何要設立虛擬銀行,香港金管局的表述為,「引入虛擬銀行旨在於香港達到三項政策目標,即:推動金融科技與創新;提供新的客戶體驗;及促進普及金融。」

香港積極引入虛擬銀行並非偶然。

雖然香港多年穩居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銀行業尤其發達,但2017年埃森哲研究表明,只有53%的香港客戶對銀行服務表示滿意,而這個數位在美國和澳洲分別是88%和72%。不僅如此,長久以來香港銀行都被認為是富人和大企業「專屬」,眾多中小企業總是抱怨他們從香港銀行獲得貸款困難重重。

能提供小額貸款、外匯和支付服務的虛擬銀行被香港當局認為可以補充當前銀行業的不足,滿足來自被忽略群體的需求。

經過4年發展,香港金管局近期基本肯定了目前這批虛擬銀行已經達成以上三項政策目標。並且指出,「現時虛擬銀行牌照的數量合適,而現階段沒有必要在市場上引入更多新的虛擬銀行參與者。」

從目前虛擬銀行的業務範圍來看,也主要瞄準了香港銀行市場的薄弱環節。就一般銀行產品而言,8家虛擬銀行均提供遙距開戶和不同型別的一般個人銀行服務。個別虛擬銀行的業務策略側重於不同的客戶市場,部份專門提供個人銀行服務,其他則主要以中小企客戶為服務物件。

多數虛擬銀行業務範圍普遍較窄,資訊截止至2024年9月

從零起步的虛擬銀行,大多選擇借助股東資源完成原始積累。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在起步初期,騰訊、螞蟻、小米、京東數科、平安等股東方與虛擬銀行的合作資訊較多。比如,公開資訊顯示,富融銀行與微信支付香港合作、螞蟻銀行與支付寶香港合作、京東數科為LIVI BANK搭建了銀行IT架構。但近期關於內地股東方與虛擬銀行的公開合作資訊相對較少。

一位香港虛擬銀行從業者則向鈦媒體App表示,從目前來看,母公司的支持對於虛擬銀行來說仍然非常重要,其所在銀行計劃釋出的產品大部份與股東公司存在比較密切的關聯。

畢馬威則提出,虛擬銀行要實作盈利,必須不斷創新,部署獲客及留客戰略。雖然從短期來看,部份虛擬銀行可能獲得母公司的支持,但最終還是需要找到可靠的盈利途徑。其在研報提到,「某些虛擬銀行可能在未來幾年悄然停業或謀求合並。」 (本文先發於鈦媒體APP,作者|蔡鵬程 ,編輯| 劉洋雪

更多宏觀研究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