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算有一丟丟發言權,不是只看新聞瞎掰。
來德4年,談談自身感受:
1,物價確實漲了不少。
之前是房子漲,俄烏戰爭後是普通物價漲。但是,漲價不是德國一家的事兒,而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當然原因眾多,也很復雜,其中之一就是為了穩定匯率,跟著美國一起印鈔票。全世界各個國家都狂印鈔票...物價不漲?可能嗎?
拿德國超市的面粉舉例,之前大眾消費的平價面粉0.39歐元一袋,1kg裝,大約合人民幣3元每公斤,那麽就是一斤面粉1.5元人民幣。後來俄烏戰爭爆發,漲到0.45歐元,隨著能源和各種費用的普漲,目前價格,大約是0.8歐元每kg,合人民幣3元每斤。
因為德國人主食是麵包,面粉直接導致民生食品價格增加,但由於基礎價格低,即便看起來漲幅巨大,但實際上每個月在主食上多花的錢並不那麽嚇人。
汽油漲價,導致交通費用漲了;
天然氣漲價,半數以上德國家庭的供暖裝置都是天然氣的,所以這筆支出增大了,相應的,天然氣稅降了。舉例:德國增值稅一般是19%,比如原來天然氣100塊錢,再交19%的增值稅,那麽使用者實際支付119塊。天然氣漲價到200了,國家就把增值稅降到了7%,少收稅其實就相當於變相補貼居民了,那麽實際支付就由238變成了214,比119多出來的部份,就是居民實際面臨的漲價。
所以,德國的「食,住,行」等家庭日常支出變多了,是事實。
2,再來看看,對標國內的吞金大頭---教育和醫療。
德國是個高稅收國家,稅收本身就是國家機器平胡人民生活的主要手段。有錢的多交,沒錢的少交,國家再用這部份錢搞醫療教育民生基建等計畫。
德國稅高,醫療教育保障體系到位,按道理就是不利富人、利窮人的狀態。
德國是從幼稚園開始就不花錢的,這點比美國和中國有優勢,德國大學絕大多數也不收學費,個別州有收的。這個讓人感覺就更...GC主義了。他們的不收費是真的不收費,而且課外班收費標準也是固定的,沒有離大譜的情況。
德國醫療。以為有醫保,看醫生和儀器檢查都是不收費的,直接走保險,患者帶著醫保卡去見醫生就好。醫生開藥的話,拿著處方單到藥房拿,處方藥有補貼,價格很便宜,非處方藥,價格也是透明固定不貴。舉個例子,以前中國內一個朋友想給家人買一款德國抗癌輔助治療的酶,是處方藥,國內買的話是2萬多一盒,找渠道能買到台灣人賣的,便宜些也要一萬出頭。同款藥在德國好像是十幾歐元...但是處方藥,沒有醫生的處方箋拿不到這個價格。我想說的是,處方藥在德國不好開,大夫都是按治療需求,每次只開幾周的用量,如果亂開處方藥,醫生是要被追究責任,狠狠罰款的,搞不好行醫資格都沒了。所以,這款藥能在國內賣這麽貴,原因是購買難度,而不是購買價格。幾乎相當於從人家的癌癥患者嘴裏省出來的。
3,移民眾多,總被國內媒體描繪成分分鐘變德意誌史坦的樣子...
但,實際情況卻是,德國雖然不是移民國家,但早就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所以德國其實一直致力於引進各個層面的移民填補勞動力市場空缺。這裏面既有高端技術人才的藍卡,也有普通行業的人群,甚至難民。
難民剛來的初期,會有很多負面的行為被爆出。牛啤的是,德國的執行很像一部穩定運轉的精密機器,它就是能夠把那些人漸漸同化,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融入這個社會,也保留自己的特點和優勢。
語言關是每個移民來德國都會面臨的問題,政府會要求移民學德語,地方政府機構會安排移民到語言學校,學費也根據學習考試情況有所減免。他們的底層邏輯就是:選擇來這裏,學這裏的語言和文化,融入這裏。很成體系且人性化。
一切安定有序,政策也很穩定,不卷也不躺...
德國的物價是漲了,總體經濟是踏步了,但,全球都水深火熱的,不是嗎?
只要不作死,去惹俄羅斯扔核彈...
說德國要崩潰...我是不信的。
篇幅有限,只淺表說了簡單大框,沒有深入分析,還請見諒,後續會在其他問題下,再去鬥膽賣弄。
歡迎關註,點贊,喜歡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