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百億頻出,險資大手筆加速轉向私募

2024-10-27財經

政策出台1個月後,保險資金終於開始接連大手筆進場私募股權投資。

10月18日,深圳市引導基金公司與太平保險集團以市場化方式合作共設股權投資基金(簡稱「太平保險基金」),總規模不超過100.02億元。此前,平安人壽與深圳市政府合作設立「平安創贏-深圳市平安重大計畫投資基金」,基金規模100億元。

在出資結構和管理模式上,兩只基金均采用「直投+母基金」策略。基金80%以上直接投向深圳市重點基礎設施、重大科研及產業投資等計畫;其余部份則以投資子基金的形式,支持深圳實體及經濟產業發展,重點支持深圳「20+8」產業集群。

這是今年9月11日【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釋出後,保險資金以「耐心資本」角色進場私募股權投資的最新動作。

這些跡象表明,險資在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參與特征正在加劇變化:更大力度接續資金明顯不足的地方財政;投入規模加速擴充;投向更趨聚焦;時限更具「耐心」。

在政策鼓勵和政府引導下,未來,保險資金在私募股權投資領域扮演的角色或將越來越重。

多只險資私募基金落地

國務院在9月11日出台的【意見】中要求,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培育真正的耐心資本,推動資金、資本、資產良性迴圈。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力度,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引導保險資金為科技創新、創業投資、鄉村振興、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提供支持。

今年以來,已有多只保險機構參與的同類性質的百億基金先後成立。其中,1月,新華保險宣布與中金資本簽署有限合夥協定共同設立基金,規模為100億元,計劃以股權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地主要投向持有型不動產計畫資產的被投資企業。

7月,人保資本宣布成功設立了100億元人保現代化產業基金。

8月,國壽集團旗下國壽投資公司長江壹號計畫落地,總規模100.04億元,該計畫計劃以股權投資基金形式助力雲南省能源投資集團引入資金,支持其盤活優質水電存量資產。

這些基金的設立,不僅展示了險資在私募股權投資領域的強勁勢頭,也反映出險資對高報酬和多元化投資的需求。

險資是典型的中長期資金,具備「耐心資本」內容,在利率下行背景下,險企迫切希望釋放險資「耐心」特性,增強股權投資力度,進而達到增厚投資收益的目的。

但是,「耐心資本」長錢長投的特性,也需要監管部門從政策層面提供匹配的投資環境和政策。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釋出系列政策,鼓勵保險業發揮其長期投資的優勢,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公募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取消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範圍,取消投資單只創業投資基金募資規模的限制,支持保險公司發揮價值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作用。

9月27日,金融監管總局人身保險監管司司長羅艷君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金融監管總局持續深化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增強市場活力,支持保險資金發揮期限長、規模大、來源穩定等優勢,為實體經濟提供多樣化融資服務。

同時,金融監管總局透過建立健全利率傳導和負債成本調節機制,督促保險公司強化資產負債聯動,持續提升跨市場跨周期的投資管理能力。同時,支持保險資金的多元投資方式,包括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保險資管產品、信托計劃、未上市企業股權、公募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等。

在本周結束的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提到,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新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加大入市穩市力度。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環境的日益最佳化,險資在股權投資領域的布局將更加深入,其作為價值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作用也會得到進一步發揮。

險企尋求多元投資渠道

想讓「耐心資本」常態化,需要政策端、公司端以及市場端「三端合力」,共同構建一個有利於「耐心資本」成長與壯大的環境。

經濟學家余豐慧表示,險資作為長期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來源穩定的優勢,能夠更好地匹配私募股權投資的長期性和高風險特性,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促進計畫的順利實施。

險資布局私募股權投資,一方面是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的體現,透過支持實體經濟,助力國家戰略計畫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獲得更高的投資報酬以彌補傳統固定收益類投資收益率的不足,同時還能構建多元化投資組合來分散投資風險。

對此,多家險企曾表態。中國人保表示,積極發揮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來源穩定的優勢,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投資力度。

中國平安相關負責人也提到,中國平安會充分發揮耐心資本功能,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催生新質生產力,透過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投資,服務好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目前在險資資產配置中,長期股權投資的占比仍較低,存在投資經驗不足、風險辨識和控制能力有待提高、結束機制不完善等困難。

因此,業內人士建議,後續還需進一步最佳化險資股權投資環境,提升險資的投資研究與風險管理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