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轉載於MC銅鋁錫。共計8000余字。
從美國目前的物價漲幅看,現在就是過熱階段的開始。現在我們可能也已經正式步入,拜登蕭條之前的拜登過熱。
01 貨幣刺激加劇貧富分化
大家知道自打零八年金融危機以來,以美聯準為首的全球主要央行,不停的放水刺激經濟。
這個放水刺激經濟的方式,基本都是貨幣刺激,而不是財政刺激。
貨幣刺激和財政刺激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貨幣刺激是透過銀行信貸的方式,把錢放出去。
通常情況下,銀行貸款是要看資質的。所以在貨幣刺激大放水的背景下,有錢有資產的人,更容易拿到錢。
這道理想想也明白,你是個一窮二白的人去銀行貸款容易呢?還是你是個手裏有房產的人,去銀行貸款容易。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越是有錢有資產的人,越容易拿到這些貨幣刺激放出來的錢。
他們拿到這些錢以後,並不會放在手裏等購買力貶值,而是會拿這些錢去買入各種資產。
在全球央行不斷貨幣刺激的背景下,這些有錢有資產的富人們,似乎形成了一個閉環。
因為有錢有資產,所以他們能從銀行拿到更多更便宜的錢。拿到更多便宜的錢,就可以買入更多資產。
手裏的資產在貨幣大放水的背景下升值,這些有錢有資產的人變得更有錢。
之後他們又能從銀行借更多的錢,買入更多的資產,使得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和貨幣刺激是完全不同的,是財政刺激。財政刺激是透過補貼的方式,直接給老百姓發錢。
這個錢不是透過銀行這個管道放出去的,所以就不涉及到信用和抵押物這玩意,等於說人人都有。
多數老百姓拿到這筆錢不會去搞投資,而是會消費掉,最終這些錢會參與到流通中去。
如果用熟悉的費雪公式解釋一下,財政刺激和貨幣刺激產生的不同效果,大家就應該非常清楚了。
我們知道費雪公式的組成,是MV=PT。
這裏M是貨幣總量,V是貨幣流通速度,P是商品和服務價格,T是商品和服務總量。
之前單單貨幣刺激的時候,雖然貨幣總量M變大了許多,但是貨幣流通速度V是不斷下降的。
因為大部份超發的貨幣,都被富人拿去投資了,並沒參與到實際流通中去。
這等於是貨幣總量M雖然在不斷增多,但大部份都沈澱在房產股票這些資產裏面。
觀察2008年以後的貨幣總量M,可以發覺這個總量,是不斷在上升的。
但如果你跑去觀察貨幣流通速度V,則會發現是不斷下降的。
最終帶來的結果是,公式左邊的MV乘積,在M大漲的情況下,變化並不太大。
因為貨幣總量M上漲帶來的效應,被貨幣流通速度V的下滑帶來的效應抵消了。
02 財政刺激驅動消費
這次經濟刺激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除了貨幣刺激,還搞了財政刺激。
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現象是,貨幣總量M上升的同時,貨幣流通速度V也起來了。
原因還是前面說的,多數拿到財政補貼的老百姓,都是中低收入者。他們在疫情期間失業,拿到財政補貼,自然就會去買東西消費。
所以大規模的財政刺激一旦實施,這些發給老百姓的錢,都會參與到流通領域中去,而不是拿去投資,這會促使貨幣流通速度V提升。
如果公式左邊的MV出現了同步提升,那麽意味著MV的乘積,會迅速變大。疫情期間,因為供應鏈被阻斷和生產停滯的原因,商品和服務產能T沒辦法快速提升。那麽在公式左邊MV迅速提升的情況下,為了維持公式兩邊相等,能提升的只有商品和服務價格P了。
所以疫情之後大家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到處都在漲價,不管是商品還是服務都在漲價。
服務漲價最明顯的應該是理發了吧,商品裏漲價最明顯的是大宗商品和農產品,
去年疫情期間,我們還做了個視訊講這個事兒,沒看過可以點選下方藍字觀看。
當時說疫情之後最先漲價的服務就是理發,現在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不過既然財政刺激這麽有效,為啥之前老美一直只采用貨幣刺激,不采用財政刺激呢?因為在美國搞財政刺激,需要兩黨達成一致,國會透過,總統簽署法案,程式非常復雜。
這在共和黨擔憂美國債務水平過高的背景下,並沒有那麽容易透過。搞貨幣刺激就簡單多了,只需要美聯準這個機構實施就可以了。疫情之後情況又不一樣了,很多沒有儲蓄的美國老百姓失業,這些人吃不上飯是要鬧事的。在這種背景下,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有動力快速透過財政刺激法案,給老百姓發錢。這時候也沒人糾結債務問題和程式問題了,兩黨很快達成一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來了。
03 美林時鐘為啥失效了
前兩天有小夥伴問了個很好的問題,說美林時鐘這玩意還有效麽?即使有效又適合中國麽?
按照他的理解,美林時鐘的規律,是根據美國過往幾十年經驗總結出來的,
但是美國是單純的市場經濟,咱們國內調控能力又非常強。是不是美林時鐘這東西,在國內不太適用啊。而且從他的觀察來看:即使是歐美國家,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林時鐘似乎也失效了。
歐美主要國家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雖然一直在印鈔放水,可是通脹也好多年沒起來了,美林時鐘似乎已經不轉了。其實美林時鐘是不是依然有效的爭議,從2008年以後,一直就挺厲害的。
很多人覺得,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全球主要國家一直在放水刺激經濟。
可是時間過了這麽久,還不是經濟增長起不來,通脹也一直起不來。
這個階段給人的感覺是:
美林時鐘裏面最關鍵的兩個因素,經濟增長衰退和通脹上升下降,似乎都失效了。
因為從全球的角度看,經濟增長似乎停滯了,通脹也穩定在某個數值,沒啥波動了。為啥會出現這個現象呢?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全社會的貧富差距過大,導致底層購買力不足,整個社會都失去了消費的動力。歷史數據一再表明,當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會出現私人消費不足。 進而引發總需求增長停滯,出現生產相對過剩。這時候經濟增長會徹底失去動力,最終走向蕭條。今年明年即使所有經濟指標出現改善,出現經濟繁榮的景象,後面世界性蕭條依然會來。
因為在目前貧富分化到極致的狀況下,從全球角度看,已經沒啥東西能給底層註入購買力了。只要分配機制不改變,最終復蘇都是假的,只是短暫的曇花一現。GDP增速就是再高,不改善貧富差距,底層沒有足夠的購買力,蕭條依然會來。
全球主要國家,除了我們在不斷扶貧,其他國家都沒做這個事情,全球的貧富分化程度又怎麽可能會改善。金融危機以後,美聯準為首的全球央行,不斷透過貨幣放水刺激經濟,又進一步拉大了全社會的貧富差距。
這個階段經濟增長停滯的同時,全球都出現的另外一個現象就是。資產價格越來越高,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因為全球央行們放出來的這些超發貨幣,不斷流入富人手中,推高資產價格。後面美股泡沫如果被刺破,會引發老美的債務危機,進而帶動全球經濟步入蕭條。
04 美林時鐘重新開始轉動
我們知道一戰以後,美國因為拿走了世界大部份財富,成為全球消費發動機。
1929年因為老美社會整體貧富差距太大,引發全球消費不足,最終帶來了大蕭條
2008年以後美林時鐘之所以會失效,其實還是因為同樣的原因。
看圖說話就知道,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老美社會貧富差距已經拉大到極致。帶來的結果就是,08年以後底層喪失購買力導致消費不足,美林時鐘失去了動力。現在財政刺激以後,錢直接透過現金支票的形式,發到了中低收入人群手裏。驅動消費的動力,短時間內又回來了。美林時鐘的動力,似乎也回來了。所以大家才看到,我們的世界短時間內,似乎又回到了08年之前那個狀態。
不光是全球經濟出現復蘇,資產價格出現了全面上漲,而且通脹也逐步起來了。
雖然美聯準一直在強調:通脹還沒到來,經濟還沒有復蘇。但是如果你看實際數據,感受顯然不是這樣。可以說不管是大宗商品糧食,還是各種生活必需品和服務的價格,都出現了大幅上漲。現在很多美國原材料的價格漲幅,已經是過去40年的最高水平了。
比如鋼鐵價格創下1939年以來紀錄,化工品價格創下1947年以來的紀錄,塑膠價格也已經創下1974年以來的紀錄。
按照這個原材料漲價的態勢,美林時鐘已經從之前的經濟復蘇期,正式步入到經濟過熱初期。漲幅這麽劇烈的原因也很簡單
財政刺激到來以後,疫情期間失業的普通老百姓,人人都拿到了錢可以用於消費。
之前因為劇烈貧富分化,消失已久的那些消費需求,又回來了。消費需求會帶動大宗商品的需求,也會驅動整個經濟體系加速運轉。從下圖也可以看出,大宗商品價格和政府轉移再分配的財政刺激政策,是息息相關的。所以這個階段你會看到,美林時鐘又有效了,經濟也按照美林時鐘的順序,重新恢復了轉動。從疫情時候的短暫衰退,疫情後的出現復蘇,到現在開始出現經濟過熱。
05 拜登過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最近在演講裏也提到了這個經濟過熱的問題。
他的原話是,2021年全球經濟的最大不確定性,就是拜登過熱。
拜登過熱帶來的通貨膨脹,和美國基準利率的調整,是未來一兩年全球金融市場最主要的變量。朱民表達的意思用大白話講就是:
拜登政府釋放的大量美元流動性,會在全球各地推起資產價格泡沫,和經濟過熱。
後面如果美國因為通脹過高和經濟過熱,出現加息和其他收緊貨幣政策的動作。我們很可能要面對的是,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帶來的巨大沖擊。
為啥這經濟突然就過熱了呢?原因也很簡單,財政刺激以後需求太旺盛了。
這意味著生產出來的產品,要麽賣給國內消費者,要麽賣給國內企業,要麽賣給國外消費者。
如果生產出來的商品國內消費者不買,國內企業不買,外國消費者也不買,那就賣不出去。如果大家的需求非常旺盛,那麽就會出現商品價格上漲,經濟過熱的狀況。
財政刺激對通脹和經濟有多大影響,很大程度上是刺激政策的具體內容決定的。分析拜登刺激可以發現,這次拜登政府搞得財政刺激主要是兩類用途。
第一類是中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也就是直接透過財政刺激,給他們每人發1400美元的支票。
第二類是擴大政府的消費類支出,包括提供1600億美元用於病毒和疫苗,提供1700億美元幫助學校開放等。
可以看出拜登這1.9萬億美元刺激裏面,主要把錢花在發現金支票,讓中低收入人群消費。
透過直接發現金補貼疫情期間受損的個人和機構,支撐他們的消費需求。所以在拜登政府大規模發錢財政刺激的情況下,等於是給中低收入人群註入消費資金,會帶來消費需求會大幅提升。
另外一個政府方向的刺激,也是擴大消費支出,只不過擴大的是政府的消費支出。要知道美國那邊經濟的主要推動力就是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小。
朱民的演講也提到了這點,刺激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就是消費部份。
從下圖可以看出,橙色是投資,藍色是消費,灰色是進出口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
灰色的凈出口,對美國經濟貢獻幾乎沒有,有些年份甚至是負值,原因也很簡單,美國是貿易逆差國。
橙色的投資部份,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也不算大。三駕馬車裏最大的,就是藍色的消費部份。如果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美國2021年經濟增長的速度會達到6%,要知道2020年美國經濟增長只有-3%。從-3%到+6%的經濟增長,主要就是靠消費帶動,可見消費帶來的需求提升會有多大。
06 通脹來了
然而財政刺激帶來的需求提升,在短期內會對通脹出現顯著推動。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一切漲價的根源。因為這些中低收入人群邊際消費意願強烈,拿到支票就會花掉。所以政府發給個人的現金補助,可以顯著擴張消費需求。可以看出,疫情之後美國零售銷售數據的增速,在不斷增加。
政府消費型支出擴大,同樣會帶來需求大幅擴張。因為美國政府直接扮演了購買者的角色,等於市場上多了新的購買者。
居民和政府消費的增加帶來的增量需求,最終會對衰退期的經濟增長,產生乘數效應。
消費需求增多了,市場上對勞動力、原材料、資本和土地這些生產要素的需求,自然也就增多了。
之前的經濟衰退中,這些生產要素往往會被閑置。這些閑置要素開始使用,會增加大家的收入。大家收入增多的以後,又會帶動消費回升,進一步增加閑置要素的使用。之後重復前面的迴圈,帶來總需求的擴張。總需求擴張,不僅會推升終端消費品價格。還會帶來大宗商品價格,和勞動者收入的上漲。
原因也很簡單,不管是大宗商品還是勞動力的本質上都是一種商品,價格是供需決定的。
消費旺盛會帶來大宗商品需求旺盛,和勞動力需求的不斷提升。
所以我們才看到,美國那邊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同時,中小企業雇工需求和勞動者收入都出現了上漲。
觀察美國的非農就業數據,現在不少行業就業數據甚至已經超過了疫情之前。
消費需求帶來的價格上漲,還會帶來通脹預期的提升,進一步推動價格的上漲。這就是大家常說的,通脹預期會進一步加劇通脹。
通脹預期會擡升通脹的原因也很簡單,多數人傾向於透過最近的價格漲跌,來推測後面的價格波動。
當企業預期未來價格更高的時候,不但對客戶的報價會不斷提升。還會囤積商品,減少市面上的供應。
簡單說就是大家都覺得未來價格要漲,賣你東西時候就給你報個高價,或者索性把貨囤在倉庫不賣了,等後面賣個高價。
在大家都預期價格上漲去囤貨的背景下,市面上的商品供應,自然就會出現不足。
朱民這個演講,也提到了通脹預期的問題,下面這張圖顯示的很清楚。可以看出2020年7月的時候,預期通脹在0.5%的深綠色部份,還占據多數。那時候幾乎沒人認為,通脹會達到2%的水平,預期通脹在2%的深紅色部份占比很低。
現在關於通脹的預期已經完全逆轉了,預期通脹處在0.5%的現在少之又少,預期超過2%的深紅色部份在急劇升高。老美那邊就連一年期通脹預期,也在急劇升高了。上一次升高這麽快,還是08年以後那次直升機撒錢。
除了通脹預期引發的供應減少,疫情導致的供應問題,也對通脹影響巨大。
疫情期間企業生產停滯,但消耗依然還在繼續,這導致了庫存不斷下降。低庫存水平進一步加劇了市面上商品供應的不足,企業補庫存又加劇了需求。需求上升的同時,供給卻收縮了。大宗商品和能源的主要供給地,是拉美和中東。這些地方還處在疫情之中,限制了產能的供給。供需不平衡導致了大宗商品和能源價格的不斷上漲,從而帶動物價水平整體上漲。
朱民在視訊演講裏,也提到了這幾點因素:行業性的價格上升,各種供給不足,服務業和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升,都會引發結構性通脹。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甚至提出了更大的通脹擔憂。他認為新冠疫情和08年金融危機,最大的不同在於。
消費者需求更多是受到了疫情壓制,疫情一旦緩解,需求就會出現復蘇。
這個需求在1.9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加持下,產出缺口至少會達到預期的三倍。
金融危機期間歐巴馬的刺激計劃,僅僅是產出缺口的一半,就引發了全球通脹。
現在面對三倍的產出缺口,可能會引發這代人從未見過的通脹壓力,威脅金融穩定。
07 拜登衰退
既然財政刺激以後美林時鐘已經轉動起來了,那麽通脹上升經濟過熱以後,後面顯然就會步入滯漲和衰退。
金融危機以來,因為社會貧富差距導致的社會總需求低迷,引發了經濟長期低增長。
在經濟低增長和需求低迷的背景下 ,實體經濟缺乏投資機會。大量超發的貨幣,不再流入實體經濟,轉而去推升資產泡沫。
這個階段全球主要央行,都在透過貨幣政策和政府借債的方式,不斷透過降低利率和加大政府債務,刺激經濟。朱民在演講中舉例提到的美國,其實就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藍色的線是美國公共債務,紅色的線是長期利率。
可以看出美國的公共債務那條藍線和長期利率那條紅線,是呈反向關系的。上一次美國的公共債務達到現在位置,是在二戰之前,那時候美國剛剛經歷了大蕭條。大蕭條期間羅斯福搞了新政,透過政府借債的方式,向社會中低收入群體做轉移支付,避免了美國走向法西斯化。
後面是二戰爆發,天量的訂單和利潤湧入美國,拯救了美國的債務。藍線代表的債務水平也在二戰開始以後不斷下滑,美國的利率水平才得以提升。現在老美的債務水平,和二戰之前幾乎差不多的。如果沒有外部利潤註入,債務水平就降不下來。在債務水平處在高位的狀態下,利率水平也沒辦法出現有效提高。
只能透過不斷印鈔放水,維持經濟的運轉。這也是老美過去十年,一直在做的事兒。印鈔放水不等於通脹,這是個很基本的概念。
如果社會貧富差距太大導致消費需求不足,市面上產能又已經過剩。可能你灌十噸水也滲透不到底部,這種情況下物價水平也就不會推高,也就看不到通脹。
那這些錢去哪兒呢了?金融空轉唄。拿到錢的富人們,都跑去炒房炒地炒股票,不斷的推高資產價格。按照彭博數據終端的數據,截止2020年底,全球股市市值已經超過100萬億美元,全球債券市值超過66萬億美元,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同樣是在2020年底,全球的GDP才有多少?87.75萬億美元。
我們知道全球股票市值,代表的是證券化以後偶的虛擬財富。全球GDP代表的是,全球創造的實際財富。
通常全球創造實際財富和虛擬財富大幅倒掛的時候,就意味著金融危機導致的價值回歸要來了。
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是啥情況呢?2007年10月31日,全球股市市值達到階段性頂峰62.56萬億美元,同年全球GDP為58.03萬億美元。
這個偏離程度和現在比起來,應該是小巫見大巫了。所以這裏美國觀察家們總在疑惑一件事情,美股怎麽還不崩。
按照過往經驗,股市和實體經濟已經發生了嚴重背離,顯然很快要崩盤了。
但是這些美國觀察家,數次預測美股要崩,但最終還是沒崩。為啥呢?
因為美國歷史上差不多20%的美元,都是在2020年+2021年印出來的。這些錢在實體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能去哪兒呢?最終無路可去,只能被驅趕向風險資產。所以你才看到,位元幣不斷新高,美股不斷新高,全球多國房價也不斷新高。
08 通脹會壓垮一切
前兩天別人發給我一張交銀洪灝貼的圖,從圖上看不管是就業、通脹、大宗商品還是資產價格都在快速復蘇。
從這些指標的程度看,已經遠超08年全球大寬松以後那次復蘇。然而美聯準並沒有停下來,還在繼續寬松。
在經濟已經復蘇的情況下,還在不斷寬松的結果就是經濟步入過熱,資產價格泡沫繼續吹大。
看看資產價格泡沫和全球流動性的關系吧,不管是新興市場還是美股,其實都是正相關。要知道現在無形資產占標普500指數的賬面總價值,已經接近70%,泡沫已經很大了。
所謂的無形資產,很大部份就是我們說的商譽。上一次A股商譽占比這麽大的時候,是在2015那次股災前。不光是股票市場,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也非常亢奮,價格直奔07年高點去了。
之前美聯準之所以能搞相對寬松的貨幣環境,是建立在低通脹預期基礎上的。利率水平一直能維持在低位,是因為通脹水平很低。一旦通脹升溫疊加利率回升,整個邏輯就變了。
我們一直的觀點是
過去十年能維持低利率和不斷量化寬松,推高各種資產價格估值的基礎,就是低通脹。
只要通脹不起來,全球主要央行就可以盡情的放水,維持資產價格泡沫不破。一旦低通脹的基礎沒有了,通脹歸來的時候,不管是低利率還是寬松的基礎就都沒了。
那麽這時候,後面的劇本幾乎是一定的。拜登過熱之後的拜登衰退,要隨之到來了。
這裏大機率我們首先會看到,2021年經濟增速會創過去幾年來新高,出現過熱的苗頭。
這段時間通貨膨脹會愈演愈烈,大宗商品價格會屢創新高,全球物價也會隨之出現飛漲。經濟過熱帶來的物價飛漲,尤其是食品價格上漲,會讓底層百姓難以承受,之後美聯準開始加息。這個量變到質變的漸進式加息過程,會刺破全球資產價格的泡沫。
在未來某個時點,你會看到垃圾債或者泡沫股引發的美股大跌。這次會像08年一樣,一跌不復返。我們熟悉的CPI指數,按照組成來說,可以說完全是一個窮人的通脹指數。
社會貧富分化越大,窮人越來越窮,導致總需求不足,CPI就不會漲。
但是CPI看不到資產通脹,也看不到資產通脹以後,社會貧富差距在被不斷拉大。
以美國為首的這些西方國家現在都是一個德行,如果敢正視資產通脹,大振幅加息搞緊縮。基本就是立馬經濟危機休克,在這種情況下,窮人日子過得更慘。現在自欺欺人,盯著CPI這個虛假通脹指數,還能茍且續命大家都有口飯吃,雖然富人們更富了。
大家現在都在走最容易走的路,幾乎是一條道走到黑了。
後面等油價沖上100美金,美聯準加息的時候,可能就是歷史時刻了。因為根據我們多年研究周期理論的經驗,石油化工系一般是大宗商品最後一個上漲的。
等油價突破100的時候,也就標誌著所有大宗,包括糧食,有色和黑色大機率都到頭了。這裏大家需要記住一點,只要是投資或者投機就面臨一個套現問題,不然資本永遠只是個數位。
只要有人感覺到危機降至,套現就無法避免。先知先覺的人在危機到來之前套現,把之前的投資變成現金裝進口袋。
隨著套現的人不斷增多,資本不斷從市場抽離除去,最後接盤的人會承擔最大的損失。
金融市場的本質是先來的人賺後來者的錢,最後沒來得及出手的人為所有賺錢的人買單。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A有個房子或者股票市值500萬,漲到1000萬賣給了B。後面經濟危機來了,價格再度下跌到500萬。這時候B手上的資金鏈斷了,被迫把手裏的房子或者股票用500萬的價格賣給了C,這中間的500萬哪去了,自然是在A口袋裏。社會財富不會憑空消失,只會出現縱向轉移。希望危機時候接盤的人裏面,不會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