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槽。
答不了。
告辭。
還是稍微嘮嘮吧:
ppi↑
cpi↑
可以看到2016年,cpi,ppi都在100左右,但現在ppi已經170了,cpi只有120。
但是,問題似乎不大,該說得說,德企盈力能力尚未受到嚴重沖擊,大概因為德國貨售價中成本占比較低,透過漲價把利潤維持了。而吃下大部份漲價的是似乎是最後一級/幾級零售商和服務商。
德國消費不太行的情況下(↑),德企利潤依舊能夠維持甚至增長。(↓)
甚至破產數量也是處於相當低的水平(↓,也或許因為經濟體活力降低了?)
不光如此,就業率還能維持高位甚至小幅上升(↓)
居民收入還能保持甚至繼續增漲(↓)。
只要不和中美比,不換算成人民幣或美元,德國經濟看起來還不算到了要爆炸的時候。
生產成本暴漲,德國經濟之所以還能如此維持,一方面是居民收入增速慢於物價,相當於生產商向消費者征稅了,企業向員工支付的薪資減少了,另一方面,出口價提升(↓)利用外部市場緩解國內消費不足的問題。嗯,就是德國版國進民退。
ppi 46%的情況下,出口價格漲了25%左右,對於成本占售價比例少於50%的商品,單件商品利潤甚至還會是上升的。
而德國cpi之所以還不那麽高,應該是最後一級的零售和服務商吃下了大部份ppi暴漲的代價,批發價(↓)漲得也是非常離譜。
目前還是溫情片,只是不知道能維持多久。
一方面順差在快速震蕩下降,出口漲價快到極限了,另一方面,2020以來德國個人債務擴張非常快,歐元升息之後,債務壓力也會變重,最後一級的零售商和服務商其能夠承擔的漲價壓力也接近極限。
總結而言,現狀還能過,但無法繼續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