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為您帶來近期券商看點,供您參考:
新「國九條」釋出後,市場對於A股小市值股票的討論漸多。部份市場人士擔心,新政策可能導致小微盤股存在退市風險,投資價值銳減。但專家認為,北交所上市企業與市場上因經營不善、交投不活躍的小微盤「僵屍股」和「空殼股」有本質區別,北交所的「錯位發展」將為創新型企業提供融資平台,服務企業從「小而美」向「大而優」蛻變。
市值小不等於質地差
北交所作為中國最年輕的證券交易所,肩負著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重要使命。根據Choice數據,北交所上市公司共248家,平均市值約15億元,但「小」市值具有鮮明的特點,上市企業擁有核心技術,成長內容較好。
申萬宏源研究所北交所首席分析師劉靖表示,市值小與質地差不能劃等號,北交所上市公司股息率遠高於科創板、創業板,接近主機板。北交所已聚集了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半導體、新材料、新能源、新消費等領域均有不少細分龍頭。
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具備「高股息」和「成長潛力」特征,一方面在細分行業擁有較高的市占率,展現出高毛利率/凈利潤率、良好的現金流等特征,另一方面在出海等方面,仍有成長空間。
新「國九條」突出北交所「錯位發展」定位
新「國九條」多處表述體現出國家對北交所堅持「錯位發展」的安排。新「國九條」提出,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堅持主機板、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錯位發展。北交所的上市標準繼續維持不變,為更廣大的創新型優質中小企業提供更廣闊的上市舞台。
北交所在前端(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等)與後端(科創板、創業板甚至主機板)間搭建起橋梁,能夠滿足從前端向後端過渡中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北交所「錯位發展」的意義進一步凸顯。
北交所上市企業需要抓住新「國九條」及北交所6項配套規則改革的機遇期,緊密圍繞政策指引,充分借助市場融資作用,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業務布局和市場開拓,盡快提升盈利水平;進一步健全公司治理機制,加強資訊披露,提升管理水平。
未來三五年或成北交所市場價值體現視窗期
北交所改革發展仍將是主要任務。差異化建設北交所要加強與其他市場板塊的有效銜接,尤其是與區域性股權市場改革形成聯動,壓實中介機構職責,進而完善早期融資、創新發展、成熟期等不同階段的融資服務市場。
北交所將迎來高品質擴容,吸引更多長期資金入場,疊加北交所上市公司發展壯大,未來三五年將成為北交所市場價值體現的視窗期。北交所制度建設將更加完備,市場擴容引來大錢長錢進入,北交所估值將有客觀的向上修復空間;同時,北交所上市企業為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經過三五年的發展,企業技術能力、市場規模也將有顯著提升。
業內人士判斷,隨著北交所落實新「國九條」 改革舉措的實施,或將促進「深改19條」相關未落地措施出台。
和訊自選股寫手
風險提示:以上內容僅作為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不代表和訊的任何立場,不構成與和訊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根據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相關的風險因素,並於需要時咨詢專業投資顧問意見。和訊竭力但不能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對此和訊不做任何保證和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