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歐盟將對華電動汽車加征最高38%的關稅,歐洲車企率先反對

2024-06-14財經

當地時間6月12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在經過近10個月的「調查」後,從今年7月起對來自中國的進口電動汽車在目前10%的關稅基礎上,擬征收17.4%-38.1%不等的臨時反補貼稅。

外界擔心,歐盟關稅措施的出台會觸發中歐間進一步的貿易爭端,這對雙方來說都不是好事。正處於綠色轉型關鍵階段的歐洲目前在許多領域都依賴著中國生產的綠色產品來實作其氣候目標。

對於歐盟的新政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這起反補貼調查是典型的保護主義。歐方以此為由,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損害中歐經貿合作和全球汽車產供鏈的穩定,最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的利益。林劍還強調,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總體來看,歐盟的關稅政策不是一個專業問題,而更多是一個政治決定。」交通與發展政策研究所(ITDP)東亞區首席代表劉岱宗對澎湃新聞說。

路透社的報道認為,這一決定或標誌著歐盟貿易政策的重大轉變,盡管歐盟近年來經常采取貿易保護措施,但從未針對如此重要的行業采取過這樣的措施,來限制未來電動汽車進口的增長。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年度【全球電動汽車展望】,2023年產銷量分別達944.3萬輛和949.5萬輛,占全球比重超過60%。中國品牌在歐盟銷售的電動汽車份額已從2019年的不足1%上升至去年的8% ,並可能在2025年達到15% 。今年前四個月,中國在歐洲的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了23%,達到近12萬輛,不過5月首次出現了下滑。

關稅高於預期

歐盟委員會12日宣布,從7月4日起將暫時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五個級別的關稅。按照新政策,幾家主要的中國汽車廠商分別將增加的額外關稅為:比亞迪17.4%、吉利20%、上汽集團38.1%,其他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的車企,包括在中國擁有工廠或合資企業的歐洲公司,將面臨21%或38.1%的關稅,具體稅率取決於企業對歐洲官員調查的配合程度。

歐盟現有的關稅為10%,這意味著最高總關稅將接近50%。【金融時報】指出,額外關稅每年將為歐盟帶來超過20億歐元的收入。

歐盟官員表示,中國在歐盟的汽車廠,包括計劃在匈牙利興建的比亞迪(BYD)工廠,不在此次調查的範圍之內。另據【紐約時報】報道,歐盟官員稱,正在上海為歐洲市場生產Model 3和Model Y的特斯拉申請對其汽車單獨計算關稅。

歐盟副主席瑪格麗特·希納斯(Margaritis Schinas)表示,初步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汽車生產受益於「不公平的補貼,這對歐盟電動汽車生產商造成了經濟損害的威脅」。

希納斯表示,歐盟已與中國方面接觸,討論這些調查結果以及解決問題的可能方式。

歐盟此前以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和「不公平競爭」等理由,於去年10月啟動針對中國電動汽車、鐵路機車、光伏、風電、安檢、醫療裝置等產品的調查,使中歐經貿摩擦的風險不斷上升。

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初裁結果釋出後,6月1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對此高度關切、強烈不滿,中國產業界對此深感失望、堅決反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指出,歐方裁決披露中的認定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歐方此舉不僅損害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合法權益,也將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

劉岱宗指出,歐盟調查的起因所謂「產能過剩」究竟如何定義值得商榷。「供需是否失衡需要從單一市場還是多邊市場來定義。如果從國內市場來看,許多國家都是過剩的, 因為更多都是向其他市場出口。但從全球市場來看,需求是巨大的。」劉岱宗說。

數據顯示,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絕大部份在國內市場銷售,去年生產的約1千萬輛電動汽車中,出口約126萬,約占12%,出口到歐盟的大概47萬輛,約5%左右。

另一方面,德國汽車一年生產420萬輛,出口320萬輛,法國紅酒及歐洲一些農產品等出口量也很大。劉岱宗認為,各國資源稟賦不同,各自發展優勢產業,促成了全球化和貨物流動,不是簡單可用產能過剩去看待。

多數歐洲汽車業者不支持

歐盟此次關稅措施不僅加劇了中歐貿易的緊張關系, 也加劇了歐盟內部的分歧。

目前該決定在歐盟內部遭到包括德國在內的多國反對。據【聯合早報】報道,歐洲大陸的汽車業也幾乎沒有人支持征收關稅。這種情緒在德國汽車制造商中尤為明顯,這些企業在中國的銷售額占其總收入的很大一部份,中國方面可能的反制措施令其擔憂。

德國總理朔爾茨此前對歐盟的關稅措施多次直言:「孤立和非法關稅壁壘最終只會讓一切東西變得更貴,讓所有人都變得更窮」。

此外,關稅既可能幫助歐洲企業,也可能帶來損害,受影響的不只是中國品牌。許多歐洲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生產汽車,然後在歐洲銷售,而關稅上調將導致生產成本上升。例如,寶馬的iX3電動SUV就是在中國生產並出口到歐洲。該公司還打算進口大量中國制造的電動Mini。

據【金融時報】報道,歐洲傳統汽車制造商的高管表示,更嚴格的關稅可能會暫時削弱或消除中國汽車制造商從供應鏈中獲得的成本優勢,但這並不能阻止成本更低的中國電動汽車對他們造成影響。

關於中歐經貿摩擦的擔憂也在上升。上個月,寶馬集團董事長奧利弗·齊普策 (Oliver Zipse) 告訴投資者「參與貿易戰可能會很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並補充說「我們認為我們的行業不需要保護」。

梅賽德斯-奔馳執行長康林松(Ola Källenius)則更進一步,公開呼籲降低而不是提高中國電動汽車進口關稅,以鼓勵歐洲企業做得更好。

在新政策之下,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劉岱宗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需要增加「全球性」。「中國必須要把自己的新能源汽車變成世界品牌,此外要跟當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劉岱宗說。

這些變化也正在發生。目前,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為了避稅也開始投資歐洲,與歐洲汽車制造商建立更多合作,以更低的成本、更快速將電動汽車推向市場。

就在歐盟關稅宣布當天,中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中國企業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在歐洲發展,並融入當地市場。」

據【金融時報】報道,為了避免更具破壞性的貿易爭端升級,在關稅正式實施之前,預計中歐仍留有談判空間。而歐盟所有成員國將在今年11月前投票決定是否實施這些關稅(通常一個周期為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