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專家一:歐盟差別化稅率實為分化中國車企;專家二:想多了

2024-06-14財經

(文/潘昱辰 編輯/高莘)6月12日,歐盟委員會釋出關於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初裁披露,擬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

具體來看,歐盟將對比亞迪加征17.4%的關稅,對吉利汽車加征20%的關稅,對上汽集團加征38.1%的關稅;對其他「配合調查的公司」加征21%的關稅,對「不配合調查的公司」加征38.1%的關稅。中國生產的特斯拉汽車可能適用於單獨計算的關稅稅率。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0月,歐盟委員會釋出公告,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隨後,歐盟委員會宣布透過抽樣方式確定選擇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三家中國車企啟動調查。調查計劃持續13個月;自今年1月起,歐盟委員會相關調查人員來到中國,對三家中國車企的所在地進行調查存取。

另據路透社報道,至4月末,歐盟委員會對三家中國車企發出「警告」,稱它們沒有為調查提供有關補貼、營運和供應鏈的足夠資訊,並認為如果三家車企提供的資訊不足,歐盟將可以使用其他地方現有的證據來計算關稅,此舉可能會擡高這些車企出口至歐洲的關稅。

對此,上汽集團曾於5月回應稱,集團已全面配合歐委會,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和歐盟(EU)規則,提供了所有與反補貼調查相關的必要資訊。上汽集團同時強調,諸如電池的配方等商業敏感資訊,不屬於「必要資訊」範疇。

上汽集團出口至歐洲的汽車 圖片來源:上汽集團

對於歐盟對不同企業執行差別化稅率,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觀察者網表示,歐盟的具體政策主要取決於各個企業的配合度。歐盟在調查時要求企業提供相應資訊,有些企業可能會比較配合,提供給對方足夠的資訊;有些企業可能認為提供的資訊涉及企業機密或者其他不方便提供的內容,所以配合度不夠。

崔東樹認為,對於不配合歐盟調查的企業,歐盟就征收高關稅;對於配合調查的企業,就采取低關稅措施,這實際上是對中國企業的一種分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藍慶新告訴觀察者網,歐盟表面上根據不同企業所得的補貼實行差別化稅率,以此體現其調查的公平性和科學性,實際上卻是為了保護自身相關產業和就業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與歧視性措施。

「貿易保護對各方都不利,希望歐盟能遵循全球化原則,推動貿易自由化,推動中歐經貿良性發展。」藍慶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