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什麽樣的家能滿足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1-12-22財經

「 愛與被愛都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幸福的感覺」。托爾斯泰這樣說過:「美是偉大的,但是衣物、房子和家具之美僅僅是用與襯托家庭之愛的裝飾,即使把世界上所有華麗的東西堆積起來都比不上一個美好的家庭。因此我將對我的家庭更多的付出我的真愛,哪怕一點點,也勝過很多的家具和世界上所有的設計師能夠提供的最華麗的物品。」

「 步入婚姻的殿堂比單身生活使人更有安全感,盡管兩人生活不一定更舒適,但它確實令人感到安全。婚姻可能使你更快樂,也可能使你更感悲傷,婚姻可能使生活有更多的歡樂,也可能使生活更多的痛苦;婚姻會使你背負更重的擔子,但是同樣會以愛和寬厚的力量來支撐你。無論如何,婚姻仍然令人感到非常愉快。同樣,婚姻也是人類之母,使人類延續,使國家強大。」

一位思想家曾說過,女人是來自天堂的珍貴禮物,帶著連無所不能的上帝都無法給與的偉大的愛;她會凈化、撫慰和照亮我們的家庭、社會和國家;很少有人能意識到女人的這些價值,除非那個人的母親與他共同生活了相當長的時間,或是因為發生了一些重大的人生變故,當他連續失意、遭到所有人的拋棄時,他的妻子卻堅定地站在他的身邊,使他重新樹立了對生活的全新信念,才會使他明白。

穩固的婚姻,使男女之間建立了一種在兩性之間無法用其他方式建立的情感和興趣的聯系。

拉法耶特將軍在美國時,認識了兩個年輕人。他問:你結婚了嗎?這個年輕人回答,是的長官。拉耶特說:你是個幸福的男人。隨後,他用同樣的問題問了另一個年輕人,得到的回答是:我還是個單身。將軍說:多麽不幸的家夥啊!這就是對婚姻問題的最好評論。

有一些男人從來沒有結婚,而且按通常的標準衡量,他們的生活是成功的。但是,哪些了解他們或者詳細閱讀過他們資料的人會感到,這樣的人生盡管成功卻算不上完整。

「 家」這個詞包含著很多內容,一位詩人說:它可以喚醒我們心中最美好的情感,不僅僅是給予你「家」的親人們才會使你感到親切,而且從小居住地周圍的小山、巖石、小溪也會使人迷戀。

家是社會的細胞,是幸福的溫床、神聖的樂園。很多人把家當成自己成功的動力,事實卻是如此,如果一個人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那麽他在自己的工作上也容易取得很大的成就。反之,如果整天困擾與家庭糾紛之中,就很難把工作做得出色。人人都需要追求一個幸福的家庭,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是家庭幸福的基礎,美滿的家庭能使人享受天倫之樂。家庭是婚姻的必然結果。

家庭是幸福的溫床,但他又不是靜止的,而是變動的,他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社會的深刻變革給家庭這座古往今來給人以慰籍的快樂宮殿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離婚率上升,少年犯罪增加,代溝裂痕擴大,未婚同居、家庭暴力等現象越來越嚴重。這些使人們不得不想到這樣的問題:什麽樣的家庭才算美滿幸福的家庭?如何才能得到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探討這些問題,必須與社會的變化對家庭的影響相聯系。

家庭幸福美滿這個話題,大家一向眾說紛紜了。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作為家庭的個體,迫切希望和追求的幸福,那麽夫妻之間該如何做到和睦相處,家庭幸福美滿了?

接下來,一支半筆為大家總結了一些夫妻之間如何做到和睦相處,家庭幸福美滿等等相關方面的三個關鍵要點,也是原則底線,希望可以為大家帶來參考價值。

1.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麽樣的家庭才算是和睦相處,幸福美滿?家是我們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幸福的家庭都有很多各自特點,但都做到了三不爭。第一點就是不與父母爭。老話說得好:」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時光在不經意中流逝,父母也在慢慢變老,但很多想法卻依然沒有改變。我們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惹他們生氣,而是處處要讓著他們,所謂孝順孝順就有順的意思在裏面。遵從父母的意願不爭對錯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2.不與愛人爭,不與愛人吵,有些夫妻通常因為一些小事或者不同意見就開始爭吵,你不讓著我,我不讓著你,互相指責對方的不是,從來不知道自己找自己的問題,不敢承認自己的不足,鬧到最後你心情舒暢了,覺得自己吵贏了,其實輸了感情,輸了家的溫情。和睦的家庭裏夫妻之間無需講過多得道理,只講包容和理解,只講為對方付出和成就。特別是在某些場合,夫妻二人更是要達成共識,互為盟友,保持一致來保證家庭的幸福。這樣的夫妻相處家庭咋可能不幸福美滿了?

3.不與孩子爭,不與孩子鬥。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裏,父親靠格局決定家的方向,母親靠慈愛決定家的溫度。孩子與我們的緣分不知是幾世才修來,孩子的孝順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而順從,這一生的陪伴不是太長,孩子一旦長大了都會離開你獨自翺翔!做個淡定的父母,好好的和孩子相處。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身體健康,吃飽穿暖,父母安好,家庭幸福美滿。所為家事無對錯,只有愛與不愛,懂與不懂,合與不合,不爭對錯,家和萬事興。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孩子,背後的教育也有很多相同之處。那麽什麽樣的家庭才會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呢?

一、是否有父親樂觀的愛和陪伴

近日,敘利亞一名父親上傳一段視訊,家的外面一有炸彈空襲的響聲,3歲的女兒卻在哈哈大笑:

受敘利亞戰事影響,他們家附近經常遭遇炸彈空襲,為了避免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這位父親跟女兒約定說外面的轟炸只是一場遊戲,他和女兒約定:

「當炸彈落下時,我們一起大笑。」

女孩笑得開懷,父親笑得無奈,讓人莫名覺得心酸。

雖然生活在戰亂之中,但這個小女孩幸運的是擁有了一位樂觀的父親,父親對女兒的愛和這種周全的保護,會是女孩一生幸福的底氣。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需要父親的介入,一位樂觀有趣的父親帶給孩子滿滿的正能量,有這樣的父親用心地陪伴孩子,孩子童年是很幸福的。

父親和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是一樣的,童年有父親用心的陪伴,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都不太容易焦慮。

二、媽媽是否快樂

前段時間看了一篇演員楊迪和母親張加麗的采訪文章,很有感觸。

熒幕裏的楊迪一直以來給大家的印象都是積極歡樂的,這一點受媽媽的影響很大。

在演員楊迪的記憶裏,媽媽似乎永遠都是快樂的。

他在文章中提到:

「我媽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她太希望給我一個非常好的,完美的,其樂融融的世界,不想讓我看到一絲負面情緒。包括她跟我爸,我沒見過他們吵架,我爸有時脾氣怪,說話不中聽,只要我在,我媽也不惱火。」

媽媽對他影響至深,讓他明白了快樂是一件多麽重要的事,他也因此收獲了快樂的能力。

快樂的媽媽很容易感染孩子,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明朗陽光,內心充滿了安全感。

相反,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很難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

在媽媽充滿抱怨的人生裏,孩子就成了最大的犧牲品,他們長期吸收來自媽媽的焦慮、壞脾氣、怨氣和負能量,對媽媽情緒產生的不安更嚴重,焦慮感甚至會大於媽媽。

推特上有一位媽媽所說:「你的孩子不需要一個完美的媽媽,他們更需要一個快樂的媽媽。」

我希望大家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快樂幸福,請一定要讓自己先快樂起來。

三、父母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

網路上曾經有個很熱門的話題是:父母很恩愛是種什麽體驗?

很多網友分享了小時候被父母「秀」到了的趣事:

「把他們的婚紗照掛了一幅在我房間裏!」

「結婚20多年,牙刷還要用情侶款。」

「我爸每天回家第一話就是:你媽呢?」

「媽媽挽著爸爸手散步,我跟在後面像條被溜的狗。」

「我跟我媽吵架,我爸爸對我說:給我老婆點面子,別鬧了!」

看似吐槽,其實孩子對於父母之間這種愛的流動是喜聞樂見的,因為他們看到了婚姻最好的狀態。

畢淑敏在【家問】中寫道:「嬰兒降臨世上,家是包裹他的蛹殼。」

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往往也就意味著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不和才是對孩子身心最大的傷害,它比離婚帶來的傷害更大,也更隱秘。

在我身邊有一些經歷過父母離婚的單親孩子,但很意外,有的孩子也能過得很幸福、很滿足。

雖然家庭不再那麽完整,但家裏沒有了爭鋒相對的爭吵和攻擊,父母各自重新出發,努力充實自己,讓自己開心快樂,讓孩子在家裏也能感到愉快和安全。

「單親家庭中的孩子一定不幸福」這句話是一個偽命題。

孩子幸福和與家庭是單親還是雙親的狀態無關,與家庭氛圍有關。

四、是否會好好表達

【小王子】中有一句話:「語言是誤解的根源。」

孩子成長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父母的矛盾逐漸增多,有一些矛盾被放大激化到一發不可收拾,都是輸在了不會好好表達上。

一位讀者曾留言說,她小時候從來沒有被媽媽肯定過。

她的母親特別喜歡挖苦人,而且從來沒有意識到這有什麽不對,按照媽媽的解釋來說,就是為了防止孩子驕傲。

她喜歡唱歌,小時候跟她媽媽說長大想當歌手,媽媽的回答是:

「歌手是要長得好看的,你照照鏡子看看你自己。」

媽媽從未想過,這句無心的話,會讓女兒到現在還生活在對樣貌的自卑當中。 心理研究顯示,對六歲之前的孩子總是打擊諷刺挖苦,會讓他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內向、憂郁的心理,而且害怕與人相處。

連父母都不認可孩子,那孩子會願意和父母說話嗎?他們會過得快樂嗎?

說話是門很難的藝術。

不管是哪一種人際關系,想要在關系裏收獲幸福,就離不開好好表達。

漫畫家蔡誌忠曾說:指導不是去糾錯,而是去表揚對。我希望他往西邊不往東邊,他往東邊我不鼓掌,他稍微偏離東邊我就鼓掌,他往西邊我就鼓的更大,這樣就好了。

與孩子的溝通中鼓勵多於批評;信任多於打擊;耐心多於忽視,他才能感受到豐盈的愛,才有自信和勇氣去追求幸福。

五、家庭是否有煙火氣和儀式感

林語堂說,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關於幸福感的最貼切的描繪,其實就表現在這些小事上,尤其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

在很多日劇裏面,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畫面就是吃飯。許多劇情故事不管多麽不幸和悲傷,主人公都會認真地對待吃飯這件事。

熱愛生活的人,生活都會充滿這樣的煙火氣。

黃磊老師曾在【黃小廚的美好日常】裏說:

廚房蘊藏幸福,食物帶來歡欣。每一頓認真吃過的飯菜所帶來的味與道的秘密、愛與情的記憶都成為人生中最美好的痕跡。

對孩子而言,童年對家庭的記憶,大部份都是來自一方餐桌上,媽媽在廚房烹飪家常菜,爸爸在桌前忙著擺放碗筷......柴米油鹽的煙火氣是最接地氣的幸福。

除了煙火氣,儀式感也能增加孩子的幸福感。

各種節假日、家庭紀念日、家人的生日、孩子成長中特別的日子,比如第一次入園、上小學、成人等等......一個簡短擁抱,一句簡單鼓勵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添加愛意。

普通重復的生活聽起來多少有點平淡,儀式感則能讓孩子心懷期望,在平凡的日子裏,抓住這些微小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