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為什麽深圳市不給廣東省交稅,影響這對廣東省的發展產生了怎麽樣的影響?

2022-07-23財經

2022.11.更新

由於刷到一個內容非常離譜,完全顛倒是非黑白,並借機對廣州進行地域攻擊的匿名回答。發現該回答還有33人點贊。有些話實在是不吐不快,故不得不更新本回答以反駁部份該匿名回答的部份觀點。

該匿名回答涉及的主要錯誤觀點包括:

1、計劃單列市有問題?廣州自建國以來多次同時是計劃單列市與省會,這才是值得追究的問題

錯誤之處:廣州自1949年至今,唯一一次同時是計劃單列市的時間是1980~1994年。後與其他當時同是計劃單列市與省會的城市同時取消的計劃單列市。合計15年,而深圳作為計劃單列市已經至少26年了。

2、廣州人總是哭窮,卻忽略了每年最多的省內轉移支付、廣東省省投計畫。

錯誤之處: 該觀點混淆了稅收自留與財政撥款的概念。從稅收自留(可用財政)角度來說,廣州就是窮。

廣州得到的省內轉移支付最多/省投計畫最多/集中了省內醫療、高校、交通資源這一點,是很多深吹/穗黑明知廣州財政自留率在全國主要城市(省會、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裏最低的情況下,依然認為廣州吸血的最大理由。今天我就說的明白一點。

如上圖,廣州每年獲得最多的省內轉移支付不假。但省內轉移支付中,實際只有稅收返還288.41億元屬於廣州的可用財政。另外的兩項:一般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由於一般被指定了用途,廣州無法自由支配,故不屬於可用財政。

廣東省省投計畫同理,廣州獲得省投的計畫,主要是白雲機場航站樓、廣清城際等機場、鐵路相關基建。這些基建計畫獲得的廣東省省投資金再多,都不屬於廣州的可用財政。因為廣州市本級財政無法自由支配。

稅收自留1298億元加上省財政稅收返還288.41億元,合計1586.41億元,就是廣州市2021年一年的可用財政。從可用財政這個角度來說,廣州就是窮,不存在哭窮。

另外,結合原答案中的【2020年全國主要城市稅收上繳/自留情況】可知,除了廣佛莞惠珠上繳減返還的560多億元之外,省財政新增貸款的2000多億元,現狀下大頭也要投入到非珠地區,否則無法完成每年3000億元對非珠的省內轉移支付。

當然,現狀下,每年省財政新增貸款,也是廣佛莞惠珠實際承擔了償還的大頭

3、深圳花的是自己的錢,又不花廣東省的錢。

錯誤之處:

(1)深中通道等大型工程有廣東省財政出資

(2)深圳的建設在ZY要求下,獲得了廣東省大量支持,尤其是在經濟特區建設早期。現狀下廣東省內其他地市也是深圳人口來源最大頭,東莞、廣州、惠州、韶關、揭陽等地市都在深圳人口來源前20。總的來說,深圳從廣東得到的,遠遠超過深圳作為計劃單列市,對廣東每年100~160億元的定額上繳。

4、深圳放射線帶動了東莞、惠州的發展,反觀廣州吸血非珠

錯誤之處:東莞早在80年代初改開前期就已經是當時的「廣東四小虎」之一了。發展成GDP萬億城市,是在深圳產業外溢之前,先後抓住了香港制造業轉移、台商投資兩波機遇。深圳的產業外溢對於東莞來說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至於廣州吸血非珠,在本回答有轉移支付數據的情況下,更是不值一駁。

本人本著友好答題的原則,本不想寫這一次更新的,但實在無法接受部份深吹/穗黑為了擡高深圳,無視廣州常年大量轉移支付的現實還要反過來說廣州吸血。

分割線後為原答案

開篇預警:這個回答是本人在瀏覽了本問題下其他回答,發現踩廣州在本平台上不愧是政治正確的情況下,有些話實在是不吐不快,所以寫的。為避免部份人看完這個回答,依舊胡攪蠻纏地認為廣州吸血,所以這個回答會控評。

本人是廣州土著,有親屬在深圳工作,本回答相關內容及本人觀點,只針對廣、深財稅上繳現狀,與本人對待深圳人態度如何無關。

先回應問題:深圳不向廣東省交稅,是因為深圳是計劃單列市,享有二級財政。

而深圳不向廣東省交稅,對廣東發展最大的影響是:在深圳作為計劃單列市對省財政無上繳或少上繳的情況下,省財政上繳的最大頭來源是廣州,給廣州帶來了長期、沈重的財政負擔,而且目前來看,短、中期內,這種現狀均無太好的緩解辦法。

上圖(表)是2020年全國各主要城市,或者準確來說,上繳稅收總額達到500億元以上的城市的稅收上繳/自留情況。此圖表是2020年年末,廣州與重慶/杭州一線城市地位爭論比較激烈的情況下,廣州媒體及部份熱心網友整理的。

從該表可以看出:

廣州市2020年含上繳的全口徑稅收總額為4461億元,全國第四,與廣州一線城市地位相匹配。但同時,廣州2020年的財政自留率只有29.1%,是全國主要城市(含直轄市、省會、計單)裏頭最低的。

在財稅分配上,廣州不僅是四大一線城市裏唯一的三級財政,而且自留比例低於杭州、南京等地處實行二級財政的省份的城市。在財稅分配上的待遇只與成都、長沙同一檔,與廣州的一線城市地位嚴重不符。很多人都不懂,這才是廣州人真正「怨氣」的點。

包括我本人在內的很多人,也是因為看過此表格,才猛然發現,廣州財政自留率在全國主要城市(含直轄市、省會、計劃單列市)裏最低,而且這個最低不是一年兩年,是自1995年相關制度改革至今,26年以來都是如此。而且這種現狀短、中期內,只要廣州還是三級財政,就不會改變。

分割線之後,逐一反駁本平台上比較常見的幾個,與本問題相關的,捧深踩廣的觀點,某可能的敏感詞以拼音首字母代替:

1、認為深圳雖然不給廣東省交稅,但是深圳上繳ZY數額,比廣州上繳省+ZY總額還多,所以廣州得了便宜還賣乖

從上文表格數據看,深圳2020年上繳ZY數額4090億元,確實比廣州上繳ZY+省的總額3163億元多。

但是,深圳的4090億元,是含深交所交易印花稅在內的。這一部份稅收,深圳是代征,最終會回到ZY,只是統計的時候會計入深圳。2020年證券印花稅總額為1774億元,如果按滬深各占一半推算,則深圳當年稅收裏頭有887億元是深交所代征交易印花稅。扣除這887億元以後,深圳上繳額為3203億元,雖然依舊多於廣州上繳ZY+廣東省總額,但是差距只剩下40億元了。 也就是說,深圳上繳稅收比廣州上繳ZY+廣東省總額還要多,主要原因是深交所代征交易印花稅。扣除這個深圳有而廣州無的因素以後,廣深的財稅貢獻是差不多的。

2、認為深圳每年預算裏有100億元左右對省定額上繳,所以不算對廣東0繳稅。

簡單推算兩個式子:

深圳每年100億元,1995年至今的26年間,推算是2600億元

而廣州,每年800億元,26年推算是2.08萬億

深圳的上繳總額,據上述推算結果,只有廣州的12.5%(實際上可能都不到)

嗯……我相信多數廣東人,尤其是60後、70後的老一輩,對廣州這個省會認同,是有原因的。廣州對省內是吸血還是輸血,在網上可以上嘴唇碰下嘴唇隨便一說,但是現實生活中是可以真正感受得到。

3、認為廣州作為省會,聚集了省屬高校、醫院等資源,得到的遠遠大於每年上繳省的800多億元稅收,所以廣州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一、首先,廣州作為省會,確實集中了省屬高校、醫院等資源,但是:

1、省屬高校、醫療資源集中在省會,各省都有,不止是廣州

2、位於廣州的醫療資源,對省內、華南乃至全國的患者都是開放的。在廣東省內,「縣級醫院治不好去地市醫院,地市醫院治不好去廣州,廣州的醫院治不好,那大部份可以考慮放棄治療」可以算是共識了

只要最終相應的醫療、教育資源還是全省受益,那醫療、教育資源集中在省會就是無可指責的 。

2020年,鐘南山作為廣州市人大代表,曾經直言不諱地說:「廣州的財政負擔很重,不要死扛財政缺口,要想辦法,比如廣東省層面近幾年能否少收一些稅,或者深圳(至少近幾年)能不能向省多交一些稅。」

廣東省有關方面對上述建議的回復,大意是:廣州市財政的情況省裏都知道,但是(深圳是計劃單列市)這個情況能不能改,省裏決定不了。

我個人是2021年年初看到上述新聞的,作為廣州人,第一感覺是鐘老很敢說話。然後是對深圳常年對省財政理論上繳為0,且多年以來享受大量優惠政策感到無言。

計劃單列市,最多的時候共有16個,目前只剩下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5個。

對於深圳來講,只要深圳不直轄,未來就必然要和廣州共同承擔起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任務。隨著未來經濟發展和形勢變化,深圳不可能永遠享受計劃單列市待遇,廣州也不可能永遠背負著全國主要城市裏頭最低的財政自留率。沒有任何一座城市的長期付出是理所應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