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參照敬請告知
裝裱行當,從1924年我太爺爺進京學手藝到現在,四代了
成就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緊接著升國旗之後的短片中出鏡,大概26秒),現在家族手藝是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南海全國政協市政府國家大劇院,這些地方都有家裏人裱過的畫
一些故事
1. 裱過的畫多了,鑒畫的水平也就水漲船高,因此太爺爺當年跟張伯駒、吳冠中等幾位畫家收藏家關系都不錯,會一起聊畫之類
2. 裱畫一般是裱新畫(新活),但是真正的精髓在於修復舊畫(揭裱等),建國初期,太爺爺和爺爺在頤和園修過九年古畫,但是修的最重要的兩幅畫都不是國畫作品。一幅是緙絲畫(織出來的),存世最大,國寶級別,給乾隆祝六十大壽用的。另一幅是荷蘭畫家給慈禧畫的油畫像。因為當時條件匱乏,最後都被我太爺爺和爺爺用修國畫的方法修復了,效果還挺好
3. 給中南海裱的畫,都是在工作室裱好,然後警衛過來拉走的,最後擺在哪裏了自己都不知道
4. 另外一幅大畫,裱完實在是太寬了,搬家公司的車運不走,最後租了輛公交車運走的
5. 長安街上某五星酒店,啟功先生的畫作發黴了,需要揭裱。但是這幅畫市值過億,酒店不敢送出去裱,於是開了間套房當工作室,工作室外遍布網路攝影機,每天管自助。老爹修了兩個月畫,最後吃生魚片吃到單位體檢多項指標不合格= =
6. 裱畫行業現在也有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裱畫機(機裱)的出現降低了裱畫的成本和準入門檻,但是舊畫修復,包括一些超出裱畫機範疇的大畫,依舊是手裱的天下
7. 邵華是來找父親裱過畫的,二十年前的事兒了吧,開車來的,毛新宇在車裏等著,老爹說少將那會兒體型就足夠偉岸了= =
8. 之前工作的地方和美術家協會是一個四合院,馮小剛出名之前也常往院子裏跑
我估計是不會接過這門手藝了,家裏並不強求,做了這麽多輩手藝人,也該出個好好讀書的了。現在表哥在跟著父親幹,也算是沒有斷。自己也算外行內行之間,所以如果敘述有誤還請諒解。
更新
評論裏不少聲音都說讀書未必如裱畫有前途,是這樣。我從事別的任何行業,恐怕都不能像裱畫一樣很輕松地靠繼承手藝聲望而來到行業的前1%,但是作為父系這邊第一個本科生,也算是拓寬視野,看看更多的活法。
我太爺爺之所以有機會先讀私塾,再進京學裱畫,完全是因為我高祖(太爺爺他老爹)是個目不識丁但極其開明的莊稼人,情願攢錢送我爺爺去私塾,再托人送進城裏學徒。這樣之後四代人才多了一門謀生的手藝,到我這裏也算是個輪回吧。
其實前兩年我也納悶這個事兒,不過父親一是比我還不在意傳承這事兒,二是說手藝學會了不用,一天天的也荒廢了,三是我表哥也已經出師了,已經算是第四代繼承人,也不用擔心失傳。
我過了年準備找老師學篆刻,之後可能書法國畫都涉獵一些(這幾個領域都不缺老師),哪天會不會把這門手藝接過來,誰知道呢。
最後不能免俗進入二維碼時間……如果想繼續看我寫點兒別的,歡迎關註微信訂閱號:卡鳳梨故事會(微訊號:carrborostory),承蒙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