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全球極端天氣來勢洶洶,多國遭遇高溫、幹旱、淹水等氣候挑戰

2024-06-22財經

【環球時報記者 李萌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甄翔 柳直】6月21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在北半球迎來盛夏第一天之際,致命的熱浪正炙烤著四大洲的城市」,據路透社21日報道,今年入夏以來,極端天氣幾乎席卷了北半球,從歐洲到亞洲,多國遭遇高溫、幹旱、淹水等氣候挑戰。「水深火熱」的情景,真切強烈的沖擊,極大拉升了全球對氣候變遷的關註。學界普遍認為,全球暖化是世界各地極端天氣的頻率和強度增加的原因之一。世界氣象組織近期釋出的報告顯示,未來5年中很可能至少有一年將創下新的高溫紀錄,超過2023年這一目前最熱年份。「一個嚴峻的現實是,我們遠遠偏離了實作【巴黎協定】所設定目標的軌域,」世界氣象組織副秘書長柯·巴雷特說,我們必須緊急采取更多減少溫室瓦斯排放的措施,否則將付出越來越沈重的代價。更加極端的天氣將導致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並給數百萬人的生命造成威脅,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也將受到嚴重損害。

「尤其糟糕的一年」

據路透社21日報道,北半球多地連日來遭遇極端高溫天氣。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預計,2024年將是其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5個年份之一,且有50%的機率超越2023年而成為「最熱一年」。沙烏地麥加局地氣溫突破50℃,沙烏地政府釋出了高溫天氣預警。據法新社21日統計,已有超過1000名朝覲者在赴麥加朝覲期間死亡。

印度近期遭遇了「120年以來的最炎熱夏天」,首都新德裏的氣溫一度高達53℃。印度氣象部門數據顯示,自5月14日以來,印度首都新德裏連續38天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40℃。一名衛生官員19日說,3月1日至6月18日,印度逾4萬人疑似中暑,至少110人死亡。除印度外,菲律賓、泰國與孟加拉國等東南亞國家早在4月就已經遭遇過極端炎熱天氣,導致幹旱並造成人員死亡。

歐洲新聞網稱,今年歐洲一些地區的平均氣溫比往年同期高出了10℃,不少城市關閉了旅遊景點與學校。路透社21日稱,希臘的島嶼旅遊勝地上周一連發生了3起遊客死亡事件,義大利的羅馬、拿坡里和佛羅倫斯等旅遊城市氣溫在本周末達到40℃。土耳其國內一些地區上周氣溫比往年高出8至12℃,其中伊斯坦堡釋出高溫警告,建議老年人、病患、孕婦以及兒童盡量不要外出。

據美聯社20日報道,連日來,美國東部大片區域受到了「熱穹頂」氣候現象影響——即熱空氣在強高壓的氣候狀況下無法流通、同時阻止冷空氣進入,導致地表溫度居高不下。為應對高溫,美國紐約市已在圖書館、養老中心等公共機構開放了「緊急冷卻室」,而在設施相對欠發達的郊區地帶,不少學校只能提前放假,以避免學生中暑。美國聯邦政府數據顯示,截至20日,已經有多達1億美國人收到了極端高溫的通知或警告。

「德國之聲」稱,2024年堪稱極端天氣狀況「尤其糟糕的一年」,頻繁上演的高溫、旱情以及淹水災害已經嚴重威脅到人們的健康與生活。受強降雨天氣影響,巴西最南端的南裏奧格蘭德州自4月起就爆發淹水災害,堪稱該國「80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截至目前,這場洪災已經造成至少171人死亡、800多人受傷、60多人失蹤。高溫天氣還導致多國山火頻發。加拿大早在今年2月就早早進入防火季,截至5月該國西部一些森林地帶的火勢幾乎失控。【紐約時報】稱,美國新墨西哥州今年更是遭遇了「水火兩重天」的極端災情:該州本月同時受到兩股山火侵襲,約9300公頃的土地被大火吞噬,1400多棟建築被毀,個別受災村莊已被夷為平地、形同「鬼城」。禍不單行的是,該州部份地區19日又接到了洪水警告。

極端天氣頻次呈增加趨勢

近些年,在全球暖化以及聖嬰和反聖嬰現象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氣象災害,正愈加變成「年年遇」。2020年歐洲遭遇世紀暴風雨損失慘重;2021年美國西部遭遇「1200年以來」最為嚴重的幹旱危機;2022年澳洲一些地區遭遇「500年一遇」的洪水;2023年北京遭遇特大暴雨……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今年,全球多地經歷了異常的高溫現象。於中國而言,南澇北旱尤為明顯。這種極端天氣的背後,是大氣環流的異常變化。具體來說,中國北方地區受到暖高壓脊的控制,盡管其間曾被冷渦和冷空氣短暫打斷,但很快又重新回歸,導致高溫天氣持續。此後可能需要另一輪更強的冷空氣才能打破暖高壓脊的控制。美國也面臨著類似的狀況,暖高壓脊的控制導致了大範圍的高溫天氣。此外,今年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高溫來的格外早,持續的時間也很長。這些高溫熱浪受大氣環流異常的影響,也有自去年開始的一輪聖嬰現象結束後影響延續的因素,更大的背景,則是氣候變遷導致的全球溫升趨勢,導致高溫和幹旱等極端天氣發生頻次呈現增加趨勢。

6月3日,世界氣象組織釋出預測說,2023年至2024年助推全球氣溫升高和極端天氣事件的聖嬰現象已顯示出結束跡象,反聖嬰現象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出現。2024年7月至9月期間,出現反聖嬰現象的可能性為60%;8月至11月期間,這種可能性達到70%。世界氣象組織表示,雖然聖嬰現象即將結束,但這並不意味著長期氣候變遷的暫停,受溫室瓦斯影響,地球將持續變暖。由於大氣中存在額外熱量和水分,極端天氣仍會持續出現。

世界經濟論壇最新釋出的【全球風險報告】直言,未來10年,全球首要風險不是武裝沖突,不是社會分化,而是極端天氣事件。「嚴正警告:我們正日益逼近【巴黎協定】所設定的氣候變遷風險閾值的上限」,世界氣象組織6月釋出的最新報告揭示了一個緊迫的氣候現狀:未來5年,至少有一年的全球年平均溫度將比工業化前水平暫時高出1.5℃的可能性為80%。報告預計,2024年至2028年,每年全球平均近地表溫度將比1850年至1900年基線高出1.1℃至1.9℃。未來5年中很可能(86%)至少有一年將創下新的高溫紀錄,超過2023年這一目前最熱年份。

全球氣候治理進入關鍵節點

面對氣候變遷這一全球性威脅,國際社會需要共同努力,加強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合作。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日釋出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全球80%的受訪民眾希望采取更強有力的氣候行動。此外,53%的全球受訪民眾表示比去年更擔心氣候變遷問題。

「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網站稱,氣候變遷是一項長期挑戰。全球氣候異常,高溫、幹旱和降雨不規律給世界帶來高昂的經濟和社會成本,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受到廣泛損害。專家認為,全球氣候治理進入關鍵節點,需要對新的氣候模式采取相應行動。除了減少碳排放,阻止氣溫進一步上升,各國還應加強氣候變遷的研究、改進城市規劃、提高新能源基礎設施品質等。

美歐等已開發國家在國際談判中對氣候治理表現積極,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言行不一,直接拖累全球氣候治理行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5月29日表示,已開發國家2022年才首次兌現提供約1000億美元幫助較貧窮國家應對氣候變遷的承諾,比原定時間晚了兩年。此外,面對中國企業探索綠色轉型的成果,美歐等已開發國家沒有選擇合作,反而持續出台政策進行圍堵打壓。英國【金融時報】6月3日報道稱,歐盟正在加大力度打擊中方風能、氫能等產業,以「保護」本國企業。然而據國際能源署估算,在氫能領域,除中國外,其他地區難以實作其計畫計劃,該機構已下調對除中國以外其他所有地區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