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於高收入群體的劃分,一般有三個不同的標準,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第一種,超過當地平均收入的3倍,就算高收入。舉個例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2】統計數據,北京城鎮私營單位的平均薪資為100011元,折算成每月薪資為8334元,如果達到平均收入的3倍,就算高收入群體,也就是說,在北京的高收入群體應該是每月收入在25002元以上,年收入在300033元以上才行。
第二種,個人所得稅方面,能達到「上年年所得12萬元以上,需要自行納稅申報」的標準。也就是當年收入達到12萬元以上,相當於月均收入1萬元以上,被視為高收入群體。
對於這個標準,或許很多人認為這個標準是不是太低了,感覺現在月薪過萬很普遍!但實際上,就大致的數據來說並不普遍,甚至如果月收入過萬,就已經超過了全國90%的人。接下來給大家看一項個稅數據。2018年中國新稅法實施以後,個稅起征點從3500元調整為5000元,納稅人數從1.87億人降至6400萬人。也就是說,實際月薪超過5000元,需要繳稅的人數才6400萬人,占總人口數的5%左右。哪怕如今是2023年了,這個數位的占比才7%。可見,只要月薪過萬,就能躋身前10%的高收入人群行列。
第三種,參考極具影響力的機構給出的標準。比如按照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下的定義,中國中產階級是那些年收入在1.35萬到5.39萬美元之間的人,所以高收入群體至少年收入在39.3萬以上,也就是月平均薪資在3.3萬以上。另外參照富比士標準,按照富比士的釋出的中國中產階級,需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生活在城市裏;25到45歲間;有大學學歷;專業人士和企業家;年入1萬—6萬美元,也就是說每月收入在3.65萬以上,才能算高收入人群。
這個有錢沒錢的問題都是相對的,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例子就是創立萬達廣場的企業家王健林。王健林曾在一次訪談中說過他覺得大多數人可以一個小目標一個小目標的去完成一些事情,掙錢也一樣,比如我先掙他一個億。一個億對我們大多數人的家庭來說可能是一個一輩子都達不到的目標吧。可是王健林卻能如此輕易將掙一億元說成一個小目標,這就是一個自身地位不同看事物的方向也不同的原因。一個億對於王健林來說或許和我們普通大眾的一萬元一樣簡單。這樣換算一下變成我們的小目標,先掙他個一萬。這樣是不是就能好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