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對「出去走走」的理解,如果是純粹的休閑度假,一學期結束獎勵自己一次旅行,同學聚會增加友誼是可以鼓勵的,花父母的錢也好自己省下來的也好都是在做好本職工作(學習)的基礎上去的。
但是有的「出去走走」可能是闖社會,去結交朋友那種,在心智不成熟,條件不富裕的時候我並不建議。
舉一個身邊的例子,前幾天特別流行出國遊,窮遊搭車,美其名曰環遊世界,我就有辭職去旅遊的朋友,「追求夢想,想去世界看看」認識了很多人,了解了很多事但是認識的人價值觀不同,給予你的觀點 認知也不同,加上一直追求夢想錢包扛不住就走上了幹代購、幹代駕甚至更多踩法律邊緣的工作,新的所謂的朋友給她指出了很多掙大錢的工作,而她好像步入了金錢的深淵,賺的多花的多,花的越多發更美的照片,在朋友圈虛榮拜金當起了白富美,離自己的生活和家庭越來越遠,再也不能回到原來的生活軌跡。
可能作為大學生的很羨慕這樣的生活,但是居無定所,漂浮不定可不是見見世面這麽簡單,這樣的生活可能你不需要上大學16歲出來闖蕩也是一樣的結果,因為你的「朋友」也就是這樣的社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