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近兩年快速實施的渠道變革正強烈沖擊著線下經銷商體系的利益蛋糕。而格力電器最新釋出的一紙公司股東減持公告,更是讓人們感到了如今格力與經銷商之間關系的緊張。
6月24日晚間,格力電器釋出一份名為「關於持股 5%以上股東股份變動比例超過1%的公告」。這份聽上去有些拗口的公告顯示,原持有格力8.91%股份的京海互聯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京海互聯)6月24日透過大宗交易方式大手筆減持了格力電器1.1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86%。根據今年一季報顯示,京海互聯是格力電器第三大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格力電器在6月24日出現了多筆折價的大宗交易,成交價分別為30.96元及32.37元,合計35億元。這與京海互聯的減持正好相對應。那麽,作為第三大股東的京海互聯為何急於折價大手筆減持格力電器?
與其他上市公司的減持公告含義不同的是,京海互聯與格力的關系不僅僅是股東與上市公司那麽簡單,京海互聯還是格力電器的核心經銷商組成的聯合體,其與格力之間密切的利益關系已經維系了15年以上。公開資料顯示,京海互聯是當年由格力電器河北、河南、浙江、山東等多地的銷售公司出資設立的。在當時,格力電器與其經銷商憑借著國內最強勢也最賺錢的格力空調,形成了各取所需的利益分配模式,可以說誰也離不開誰。其中,河北、河南、浙江、山東這些地區正是當年格力空調的強勢區域京海互聯應該都算是格力空調的「鐵粉」聯合體。
2007年,格力電器當時的大股東格力集團以引進戰略投資者方式將部份持股協定轉讓給京海互聯,後者從此不僅是格力電器的重要業務夥伴,更成為了重要股東。當時,此舉被認為是擁有行業內最強悍經銷商體系的格力電器的又一創舉,其深度繫結經銷商的做法被同行既羨慕又懼怕。因為,格力空調長期以來在國內市場的強勢地位,一方面來自於其產品本身,另一方面則倚仗著多年來形成的堅實的經銷商體系。
從2007年入股格力電器至今,京海互聯已經與格力電器共進退15年。客觀而言,這15年間京海互聯享受到了來自格力電器的超級紅利——他們既可以透過銷售比其他品牌利潤更豐厚的格力空調獲利,還能夠享受到國內上市公司中少有慷慨的大手筆分紅。
但是,這一堅實的利益共同體在近幾年明顯出現裂痕。董明珠近兩年強勢推動空調行銷模式變革,以線上銷售為代表的各種新場景行銷嚴重沖擊著格力的線下經銷商體系。顯然,對此董明珠也深知其中帶來的利益爭奪。近日她在格力電器業績說明會上就坦言「渠道變革首先是革自己命」。
這已經不是京海互聯首次減持格力電器股份。2020年7月,京海互聯曾分批減持了4000多萬股格力電器,共套現25億元。雖然當時京海互聯的減持理由是「資金需求」,但彼時正值董明珠親自上線直播帶貨強勢開啟格力渠道變革。因此,當時的減持很難說是不是經銷商聯合體要向董明珠表達一下自己的態度。
數據顯示,接連減持後,京海互聯仍持有格力電器股份6.47%的股份。但更多跡象顯示,京海互聯已經與格力空調早已貌合神離。
就在今年初,一家以洋品牌「飛利浦」為旗號的新空調在國內市場出現,而其策劃者正是來自於格力電器的多名離職舊部,包括格力電器原執行總裁黃輝、原總裁助理胡文豐、原電商管理部部長李鵬等。作為京海互聯董事、也是格力空調原河北代理商的徐自發被外界認為是飛利浦空調中國營運總部的背後投資人。
雖然對於業內而言,都深知飛利浦空調不過是像之前飛利浦彩電、飛利浦手機一樣都是中國企業租賃洋品牌、靠國內企業代工的行銷套路而已,不會在市場上帶來太大風浪。但這個匯聚了紛紛從董明珠身邊離職的格力舊部的空調品牌,由京海互聯重要成員掌控,其實就足以說明京海互聯與格力之間的同床異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