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等14部門聯合釋出【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落實上個月【國務院關於印發<推動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部署,組織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和家裝廚衛「煥新」。
具體到汽車,【行動方案】設定了以下目標:透過加大政策引導支持力度,力爭到2025年,實作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乘用車加快淘汰,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50%;到2027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一倍,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
為全鏈條促進汽車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支持措施,涉及新車、二手車、報廢車、汽車後市場等多個環節。
具體來看,一是加大財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財政與地方政府聯動,安排資金支持汽車報廢更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支持汽車置換更新。鼓勵金融機構適當降低汽車貸款首付比例。
事實上,在4月11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符金陵表示,中央財政重點支持推動汽車以舊換新,對報廢高排放乘用車或符合條件的新能源乘用車,並購買符合節能要求或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給予定額補貼。
二是突出汽車領域標準牽引,依法依規淘汰符合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引導車主自主淘汰符合引導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
「汽車方面,我們鼓勵將高能耗、高排放、使用年限較長、存在安全隱患的老舊汽車,換為新能源汽車或節能型汽車。」商務部市場執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在上述吹風會上表示。
三是完善報廢車回收拆解體系,推廣上門收車服務模式,最佳化報廢車回收拆解產業布局,把符合條件的資源迴圈利用重點計畫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支持範圍,規範報廢車回收拆解企業經營行為,依法查處非法拆解等違法行為。
四是促進二手車放心便利交易,落實好二手車銷售「反向開票」、異地交易登記等便利化措施,破除各類隱形障礙,支持新能源二手車動力電池檢測和估值平台建設。
五是培育壯大二手車經營主體,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開展二手車置換、廠家認證等業務,鼓勵二手車經銷企業提供車輛質保服務,鼓勵地方開展二手車經銷企業分級分類管理,落實二手車出口管理措施。
六是推動汽車流通消費創新發展,開展城市汽車流通消費改革試點,推動相關地區最佳化汽車限購措施,鼓勵完善充(換)電、停車、智慧交通等基礎設施,支持汽車改裝、汽車租賃、汽車賽事、房車露營、傳統經典車等相關行業發展。
對於此次出爐的【行動方案】,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誌新 為【中國汽車報】撰寫了獨家解讀文章,他認為,這是一場提振市場信心、擴大汽車內需的「及時雨」,將激發萬億元規模市場空間,健全完善汽車消費長效機制。
吳誌新的具體解讀如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精神和國務院第27次常務會議部署,按照【國務院關於印發<推動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要求,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汽車以舊換新作為擴大國內需求,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方案】明確了2025年、2027年報廢汽車回收量和二手車交易量的增長目標,並從政策支持、標準牽引、體系完善等方面提出多項舉措。時值春暖花開之際,【方案】的出台和實施,正是一場提振市場信心、釋放消費需求的「及時雨」。
實施新一輪汽車以舊換新意義重大
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是中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作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是穩增長、穩就業、增稅收的重要領域。汽車產業直接關聯材料、電子電器等30多個行業,就業人數約占全國城鎮就業人數的10%,對國民經濟綜合貢獻度超5%,汽車相關產業稅收占全國稅收超10%,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
一是汽車以舊換新可以有效擴大國內需求。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但汽車市場仍面臨需求不足的困難和挑戰。從汽車表觀消費量來看,2017年達到峰值後,呈現震蕩調整態勢,近3年基本保持在2500萬輛左右。若沒有重大利好刺激,預計2024年仍將維持在該水平,甚至小幅下挫。【方案】著眼於新車、二手車、報廢車、後市場等各環節,將恢復和擴大汽車消費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政策支持,暢通迴圈堵點,強化改革創新引領,有利於激發汽車消費潛能,進一步暢通國內大迴圈,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二是汽車以舊換新有利於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當前汽車產業正處在轉型發展關鍵階段,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更新叠代。實施汽車以舊換新,不僅鼓勵消費者購買新車,也擴大了新技術的套用市場。實施汽車以舊換新,使更多消費者購買並使用更低碳、更環保、更智慧的汽車產品,有利於加快先進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行程,為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領域發展優勢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三是汽車更新換代有助於改善居民生活品質。汽車在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與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直接相關。隨著使用年限增長,大量在用車效能變差、能耗增加、排放趨高,安全和環保風險增加。【方案】充分考慮與評估當前居民消費能力和意願,透過加大財政政策支持,激勵高排放老舊汽車置換更新,有助於促進節能降碳,提升在用車安全環保效能,改善百姓生活品質,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方案】將激發萬億元規模市場空間
中國老舊汽車存量較大,更新換代潛力不斷累積。截至2023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達3.36億輛,居世界第一,由單純的「增量時代」進入「增量和存量並重時代」。車輛上險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車齡超過15年的老舊車輛超800萬輛,若其中一半車輛參與以舊換新,按照新車平均售價17萬元計算,有望帶來7000億新車消費規模。透過暢通二手車流通,有效盤活汽車存量市場,進一步推動萬億規模二手車市場發展,並為新車消費騰挪市場空間。
過往以舊換新工作效果顯著,有效拉動了新車消費。2009年,財政部、商務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汽車以舊換新實施辦法】,對以舊換新的車主最高給予1.8萬元補貼。該政策實施至2010年底,淘汰老舊汽車、黃標車約60萬輛,拉動新車消費647億元。2020年,交通運輸部等5部門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開展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工作,也取得良好成效。
央地協同並進,凝聚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更大合力。近年來,在國家政策鼓勵下,各地加強老舊汽車淘汰和置換更新工作,北京、上海、廣東、重慶等地對轉出或報廢老舊車輛並購置新車的車主,給予不同額度的補貼,均取得了積極的效果。【方案】提出,中央財政與地方政府聯動,安排資金支持汽車報廢更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支持汽車置換更新。既賦予了地方更多自主權,讓地方從實際出發創造性開展工作,也是著眼於大局全域,推動央地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工作精準性和實效性,最大化政策的帶動效果。
【方案】將健全完善汽車消費長效機制
一是暢通流通環節,持續提振換購消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支持汽車置換更新,有助於暢通二手車交易,帶動二手車交易量有效提升,提高交易便捷性;推動二手車市場規模化、規範化、品牌化發展,進一步發揮其在盤活汽車存量、拉動新車增量、促進汽車消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報廢更新有利於促進報廢車輛流向有資質的回收拆解企業,擠壓非法拆解空間,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透過鼓勵企業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帶動企業加大提高精細化拆解水平,有助於提升報廢車輛回收價格,激發車主報廢更新意願,為新車消費騰挪空間。
二是延伸汽車相關鏈條,豐富汽車消費內容。近年來,中國汽車後市場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在促進產業鏈合作、文化傳播、技術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方案】提出要促進汽車從交通工具向生活空間轉變,支持汽車改裝、汽車租賃、汽車賽事、房車露營、傳統經典車等相關行業發展壯大,有助於進一步將消費場景從交通出行拓展至生活日常,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增強汽車後市場對產業、經濟發展帶動作用,充分釋放其消費潛力。
三是重點破解新能源汽車流通關鍵問題,疏通消費堵點。隨著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新能源二手車交易規模也將逐步提升。但因新能源二手車動力電池資訊不透明等問題,新能源二手車存在交易量小、保值率低等問題。【方案】提出支持新能源二手車動力電池檢測和估值平台建設,將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目前商務部正指導中汽中心建立新能源二手車動力電池檢測和估值平台,對動力電池進行快速、準確評估,有助於打通新能源二手車交易卡點,提高新能源汽車保值率。
喜歡請點亮分享、點贊、在看
給小編加個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