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調查顯示,2/3德國人願意買中國車
2023年德國慕尼黑車展上,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車企大放異彩。
「近三分之二的德國人之所以願意購買中國汽車,是因為其價格優惠,且品質已可與知名品牌並駕齊驅。」
全德汽車俱樂部(ADAC) 的市場和民意研究部門今年7月曾對1079名主要居住地在德國的成年駕駛員進行了調查,得出了上述最新結論。
![](https://img.jasve.com/2024-10/86d206872c6bff00a5832d1e99f4755a.webp)
成立於1911年的ADAC,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俱樂部之一。它不僅為會員提供道路救援、事故處理等服務,還參與交通法規制定和推廣,以及汽車安全標準的制定等工作,在全球汽車領域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02,德國年輕人尤其想買中國車,安全效能完全達標
7月份正值歐洲杯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比亞迪等中國品牌汽車以贊助商的身份出現以擴大在歐洲的影響力,彼時歐盟尚未敲定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
![](https://img.jasve.com/2024-10/84af0893881d9ce4379e655070c493f0.webp)
ADAC的調查顯示,83%的德國受訪者表示,購買中國品牌汽車的主要原因是價格優惠,其次是技術創新(55%)以及設計具有吸重力(37%)。
年輕駕駛者對中國品牌更持有好感。調查顯示,74%的30-39歲的年輕人和72%的18-29 歲的年輕人可以設想購買中國制造商的汽車;相比之下,老年人仍對中國品牌持懷疑態度,只有31%的70歲以上老人會這樣做。
ADAC的這項調查還顯示, 在純電動汽車領域, 高達80%的受訪者計劃購買中國制造的產品,意願特別強烈。此外,即使高端車駕駛者也不排斥購置中國汽車,占比達到60%。
10月4日,歐盟就對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征收部份高額反補貼稅一事進行了投票表決。
當天,德國的多個重要網站均刊登了上述全德汽車俱樂部的民意調查結果,如【明鏡線上】:【近三分之二的德國人願意購買中國汽車】,【法蘭克福匯報】:【許多德國人願意購買中國汽車】, 德國【商報】網站:【近三分之二的德國人考慮購買中國汽車】等。
ADAC的測試結果清晰地表明:中國汽車是強有力的競爭者,在許多測試類別中都令人印象深刻,並提到了下列三點:
一、在歐盟新車安全評鑒協會碰撞測試中,除兩款車型外,所有車型均斬獲「五星安全認證」。
二、在測試安全效能,特別是汽車車身動態穩定系統(ESP)正常功能的轉彎測試中,候選測試車型也沒有表現出任何弱點。而許多歐洲制造商生產的汽車則取得了較差的成績。
三、專家們還肯定了大部份車輛的材料品質以及車身和內飾的專業工藝。
03,17年前還是「廢鐵」,碰撞測試得「零分」
時間來到2007年,那又是另一番景象。當時,ADAC根據歐洲最新的Euro NCAP標準對"華晨駿捷"汽車進行了碰撞測試,該車在此次測試中得到"零分"的史上最低成績,被德國媒體大肆嘲諷,稱之為"來自中國的廢鐵"。
駿捷原本可得22分,但根據新規則,駿捷因為缺少ESP車身穩定系統和安全帶提示裝置,因此直接給了零分。
根據ADAC官方公布的資訊,駿捷(BS4)在正面碰撞測試(以每小時64公裏的速度偏置40%直接碰撞)後,得到9分(滿分16分);在側面碰撞過程中,得到了13分(滿分為18分)。
![](https://img.jasve.com/2024-10/b8591306be7624aa57dfca48900ea51f.webp)
2005年,ADAC自己買了輛陸風X6,照著E-NCAP就來個40%偏置碰撞測試,結果慘不忍睹。
在此之前,德國媒體和ADAC對中國陸風汽車做的碰撞安全測試,最終結果也是「車毀人亡」。
這樣,德國對中國汽車「談虎色變」,好多年都緩不過勁來。
![](https://img.jasve.com/2024-10/e9eda1ada2e51f106eccb4cb1fd8be78.webp)
事實上,華晨駿捷堪稱是當時中國品牌汽車的中高端車型,被稱為「3系的中國版」,其1.8T版本賣到了12.58萬--19.98萬元之間,曾月銷過萬,成為主流車型。
究其原因,當時中國燃油車與德國汽車的鴻溝大得讓人窒息,直到新能源車時代才得以慢慢填平並實作趕超。
04,德國反對加征關稅,因為中國汽車在德國微乎其微?
中國汽車對德國市場念念不忘,因為歐洲是現代汽車工業的發源地,德國又牢牢占據了高端燃油車市場陣地,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大眾等品牌在全球大名鼎鼎,只有在德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在全球汽車揚名立萬。
![](https://img.jasve.com/2024-10/ae79b681c986936d5deafbe3cb701ddc.webp)
中國汽車的產品力已經後來居上,按理說應該可以在德國市場站穩腳跟了,但汽車行業從來不僅僅是產品力的競爭,而是涉及到民族情感、地緣政治等因素。
根據公開的數據,2024年9月,中國汽車在德國市場的銷量為6,413輛,占德國乘用車市場的3.1%,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市占率為7.1%,這還包括沃爾沃、MG兩個源自歐洲的品牌。
![](https://img.jasve.com/2024-10/750c8aea40f368ee4029ef9eced27cb6.webp)
沃爾沃的排名最高,也才第13名,9月在德國的銷量為4416輛,市占率為2.1%,這是因為德國人它被視為是瑞典的歐洲品牌。
排第二是上汽旗下的MG,因為其擁有英國血統,9月賣了707輛,在德國的份額才0.3%。
除去這兩個品牌,中國汽車單純出口到德國的數量少得可憐,連1%的市場份額都沒有,即使強悍者如比亞迪,9月在德國的銷量為140輛,份額僅為0.1%;在德國經營多年的長城也只賣259輛,份額約為0.1%。
相比之下,德系車在中國市占率巔峰時期接近3成,而中國汽車市場年銷量約為德國的8-9倍。
正因為中國汽車在德國的市占率如此之低,德國對中國汽車並沒有產生危機感。在歐盟最近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的投票中,德國毫不猶豫地投了反對票。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 (Hildegard Müller) 就批評說:「德國和歐洲制造商從中國出口到歐盟所承擔的關稅,甚至高於來自中國和美國的個別競爭對手。這簡直令人費解,而且效果不佳。」
![](https://img.jasve.com/2024-10/77d35ac51aab5d057db619eaf7c227de.webp)
他表示,德國制造商在中國銷售的汽車數量大約是中國品牌在德國銷售數量的100倍。她並直率地指出,目前對來自中國的大量電動汽車的擔憂被誇大了。
【柏林晨報】在【貿易戰殃及所有人】是在社評中指出,中國電動汽車公司的成功也與其贏得的有利競爭有關,強大的供應鏈,自己生產電池,較低的薪資和能源成本。而德國汽車制造商卻長期依賴於燃油車帶來的商業成功,現在可提供的經濟型電動汽車卻太少。
顯然,中國汽車還要更多的時間在德國市場證明自己。(文| DA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