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這兩年我覺得對抗程度下降最嚴重的nba舉例,實際就是大家卷起來了。隨著老一輩傳奇人物的退休,新一代的奮鬥目標以及媒體炒作的焦點變成了當代球員或者未來巨星能否和老一輩傳奇人物肩並肩(比方說各路媒體都喜歡排個歷史地位之類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數據成了不可或缺的內容或者主要論據。畢竟現在看球的人好多連柯比打球都沒看過,更別提喬丹什麽的,再者說比較這個東西根本沒法比,你說巔峰瓜和杜蘭特誰厲害,也沒法比,所以大夥索性還是比數據吧。所以現在不少球星都能把高效刷出最高數據當成了工作重心,當然了官方也樂意這麽幹,數據好看怎麽都好炒作(新秀賽季之後盧卡和吹羊就欽定未來絕代雙驕了)。特別是在某些人開頭之後,有的人發現了,我殺進去頭破血流也是罰倆,他夾別人胳膊一擡手也是罰倆,我何必呢,還有受傷影響合約的風險。時間長了大夥都明白了,都互相玩起來了,再加上本來小球時代節奏快數據就有縮水嫌疑,現在動不動開啟虎撲都是誰誰誰今天怎麽怎麽樣歷史首人比肩誰誰誰,熱度一起來官方也有了流量,大夥都開心。歐美的聯賽競技水平高,商業價值大,背後資本操作內容更加明顯,大家混,數據好看,媒體炒作和官方一起賺流量,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