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具體分析一下豐田在國內國外市場的反差如此巨大的深層原因麽?比如今年5月我去美國的時候,就感覺那邊滿地的日系,尤其是豐田,且得到當地車主的高度認可。而疫情前在泰國旅遊的時候,我也有類似的感覺。」
在 【「我爸給我買了台豐田」,故事反轉了】 一文推播當天晚上,就有朋友私信小窗,專門發來一段感想。
圖|「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豐田車」——這個品牌曾經給某些年齡段的國人留下過深刻記憶,但近年來在汽車新能源以及智慧化方面,幾乎就是沒有值得一提的表現
這既是由文章引發的感想,卻也是一種提問。關於日系和豐田為何在美國暢銷的話題,其實在前文的結尾,筆者曾經簡明扼要地談過幾句。不過考慮到文章的長度,以及由此帶來的閱讀體驗,所以當時並未就這個問題深入展開。
但朋友的問題,如果要深度展開,則將會極其之龐大。其中不但包含汽車產業在歷經全球化時代近半個世紀後累積的各種歷史遺留問題,亦是各國、各地區不同經濟和使用者習慣綜合因素的疊加,而其背後更有各國政治和經濟領域的深層賽局。
這些內容的詳盡分析,足以成就鴻篇巨著,將之放在微信公眾號推播,顯然是不必要的,也並非我一個人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並詳盡闡述的。
圖|紐約街頭的豐田普銳斯出租車
關於泰國乃至整個東南亞汽車市場的內容,公社最近針對中國汽車出海的話題,專門派遣人員前往泰國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考察。有關內容將會合並到後面的文章內詳述,所以在這裏,筆者就利用有限的篇幅,針對日系特別是豐田在美國市場長期維持強勢這一現象,提供一個我個人所掌握的視角,以供各位參考。
一位美國居民的「車生活」
許多有過旅美經歷的國人,其赴美之後和汽車有關的經歷,通常都是一致的——
入學安頓好,穩定一小段時間後,設法考個美國駕照出來,然後直接買台湊合用的二手車。極大的機率,這會是台日系車,而其中又以豐田卡羅拉的比例為最高。
圖|在美國,給成年的小孩買台卡羅拉先開著是件很普遍的事。只不過,選擇二手的比例遠高於國內
之後便是幾年的學生生涯。期間,這台卡羅拉會賦予你遠超過不買車那些同學的活動範圍,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你可能會在日常通勤中遇到的危險。
然後在畢業後找到工作穩定下來之後,通常你會選擇賣掉這台湊合開了幾年的,也不知道是幾手的二手車。若當初選了日系甚至是卡羅拉,則大機率會是一台新的凱美瑞或阿瓦隆(亞洲龍)。
再往後一些,如果你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申請到了永居或者入籍,並且事業生活一路繼續向上,則會在三十好幾以後換一台漢蘭達——如果他/她能繼續接受豐田車的話。
這樣的例子我身邊就有一個。大約十五年前,筆者的一位堂弟前往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深造,便是這樣的「卡羅拉開局」。
彼時,那台在堂弟描述中「狀況還不錯」的03款也不知二手還是三手的卡羅拉,花去了他5000美元。而他的購車的理由,與眾多中國赴美留學生,乃至於美國本地年輕人,是一樣的。因為汽車在美國,並不是一個生活品質的「加項」,而是其日常的必備工具,真正意義上雙腿的延長部份。
由於美國獨特的城市-社群構建體系,整個國家的居民實際是高度分散於分布全國數以十萬計的社群內,居住其間者無論想獲得什麽服務,都是需要出門至少幾公裏前往不同的生活服務設施,或者商業中心才能實作的。
美國的房產當然也遵循著普世一致的慣例,租金和房價都是以地段以及學區呈正相關。生活設施密集、毗鄰CBD,或者安全性上佳且擁有較好學校資源的社群,無論房價和租金都是不菲。而國際學生密集的熱門大學,亦屬於此列。所以留學生乃至於多數美國百姓,為了能夠獲得相對廉價或者自身經濟條件能夠承受的居住地,往往會選擇較為偏遠的社群。
但這就面臨一個嚴重的通勤問題。
圖|自本世紀初以來,美國的街頭治安乃至整個社會的安全性,正日益崩壞。現階段,想要不和這類群體直接接觸,最佳的出行方式首推駕車
即使就近的生活設施位於幾公裏外,這點距離對車來說也許是幾腳油門的事,但若想次次都「腿著」去就比較鍛煉人了。出租車或者網約專車,成本相對較高。而美國的公共交通系統,非但在密度和效率上不能與國內相提並論,安全性自從本世紀初開始也是每況愈下。
特別是在經歷過08年次貸危機重創後,美國逐漸敗壞的社會風氣以及日益嚴重的安全問題,逐漸使得自駕出行成為了相對安全性最高的個人出行方式。
在上述大背景下,好開、可靠性上佳,是豐田能夠在美國市場大行其道的核心價值。況且其還有一個相對美式肌肉車更優的燃料經濟性優勢。而更重要的是,自從20世紀80年代起大舉進軍美國市場以後,豐田汽車積四十年之功,已經在全美建立起了高度完善的維修與服務體系。所以維修便利,乃至於零部件易於獲取,也成為了其加分項。
也正因為上述原因,在美國與新車市場同樣重要的二手車市場內,豐田與雷克薩斯也被普遍認為具有比其他品牌穩定的品質,二手車商在收購這兩個品牌時,一般都會高看一眼。
但對於日本企業而言,自身品牌價值得到某個市場普遍認可的同時,也意味著其可以賣出更好的價格。
圖|在美國,二手車市場的規模遠超中國。當然,只是就規模而言,奸商以及各種坑一樣不少
豐田車在美國,普遍賣得要比本土品牌,比如福特、通用直流要貴上不少。各類同尺寸轎車和SUV等,普遍要貴上3000~5000美元不等。至於定位豪華品牌的雷克薩斯,自不必多言。同樣二手車市場的豐田品牌汽車,也會明顯比其他品牌要來得貴。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聊到這裏,筆者突然意識到有必要疊個甲以避免被杠。所以這裏要強調的是,上面提到的只是筆者身邊最為熟悉的案例,那是一個在北京奧運會後不久,拿著家裏長輩每月兩三千積攢下來,以及一筆動遷補償款,去美國留學的中國普通留學生的經歷。這是特定群體的最優解,但並不代表所有人都如此。
美國居民中,家境位居中產平均線以上者,選擇上手就是新車甚至幹脆跳過A級轎車,直接來個RAV4(榮放)以及CR-V「開局」的也不乏其人在。至於農業州的紅脖子們,開老爹的舊GMC Sierra、Ram 1500、索羅德 1500或者是「猛禽」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圖|開電動汽車的美國年輕車主目前為數不少,但想要在沒有穩定收入的歲數買車,其本質仍是「拼爹」
至於近年來特斯拉在美國的崛起,趁著這兩年「削減通脹法」給出的巨額美式國補給兒子女兒來台Model 3或者Model Y的,也未嘗不是一種時髦。
簡而言之,所有這些其實並沒有一定之論,而唯獨可以肯定的是車是一個身處美國土地上的人,過上正常人最起碼生活的基本門檻。而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之所以能夠在美國市場一路暢銷,近年來的增幅甚至能抵消從中國市場所損失的部份,這背後的根本原因無非有兩個。
首先便是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為美國政商集團當今的首要目的,是竭盡全力對中國展開圍堵,而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汽車當然是需要嚴防死守的,而日本作為美國政治上的附庸,其車企自然就獲得了在美國市場空前的自由。
其次則是美國人的用車習慣和用車環境,已經被日本車企徹底摸透了。而完全摸清市場規律的資本會如何妄為,想來也是多數人都心裏有數的。
圖|豐田位於肯塔基州的旗艦工廠,目前該工廠正被追加投資,以便可以生產純電車型
不久前,美國兩院在激烈黨爭之際,以少見的合作態度透過了提高中國電動汽車進口關稅的決議。然而這番看似延續川普時期對華貿易戰的操作,是純粹的政治宣示,旨在提高拜登政府在新一輪選舉中的支持率。
但需要註意的是,這對中國車企並沒有任何實際的傷害——因為美國企業長期透過各種政商渠道,調動一切手段,早就基本阻止了中國產汽車,透過市場方式進入美國市場的可能,甚至包括同品牌合資車型。
之所以要如此而為,乃是因為放任中國產汽車進入美國市場的結果,必然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橫掃整個市場。因為自2010年前後,國內企業徹底解決造車技術問題以後,在華生產無論自主還是合資品牌汽車,在配置方面就開始一路向上猛拉,並且在最近兩年內開啟了幾乎可以說舍生忘死的行業價格戰。
圖|美國在售亞洲龍部份車型的配置和售價
就在去年,新款亞洲龍曾經出現過行銷事故,其「五大殺手鐧」的宣傳文案一度遭到國內互聯網使用者的群嘲。大家不太能理解都2023年了,真皮方向盤、真皮座椅、真皮檔把、前排座椅電動可調、後排座椅六比四可倒這些,居然還有車企能來堂而皇之地當作車主福利來吹。
然而這真的值得嘲笑麽?
在筆者看來,這與其說是行銷事故,不如說是文案串了場而已。因為在海那邊,如果新款亞洲龍若真的加上這五項配置,確實可以用「良心」來自吹一番。畢竟在美國銷售的車型,無論日系還是美國本土車企,其可以低配的程度,是突破國內車主想象力的。
想象一下,這年頭中國市場上在售的車型裏面,還有哪款是只裝一個喇叭的?除去當年的老款五菱宏光,要論「新車」恐怕只能去老頭樂裏找了吧?
然而在美國銷售的本田CR-V、豐田榮放、斯巴魯傲虎,其「丐中丐」款就真的敢只給你上一個喇叭!然而問題的核心在於,這些車的最低配,也得是3萬美元起售的。
至於亞洲龍,想必國內的朋友是無法想象沒有後排出風口的車型的吧?甚至在美銷售的雅閣的中低配,也同樣是沒有後排出風口的。但是在目前的國內,除了基本被用來當出租車的老款榮威Ei5,筆者翻遍近年來的各種新款油車和電車,也只找到了朗逸新銳版是這樣的。
圖|要在國內找個沒有後排出風口的新車,目前是不太容易的。圖為朗逸新銳版
然而問題在於,朗逸新銳版的經銷商報價目前僅為6.9萬元起,合當前匯率還不到9500美元。
不要覺得驚訝和奇怪,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日系車,就是這樣仍舊不愁賣。然而這能怪車企麽?作為企業,它自然是以謀取利潤最大化為存在目的的。
反正一句話,都已經把消費者都收拾服服帖帖的,既然能躺著賺錢,又憑什麽要去「卷」?
「來美國實作的第一個夢想,就是開上了日本制造的豐田漢蘭達,在國內加價二手都離譜的神車,在這裏五千美元實作了,2006年的車,跑了14萬5000英裏,也就是20多萬公裏。」
今年5月中旬的時候,躥紅一時的某新生代「潤人」,在其X主頁上如此宣告。這不是一篇批判什麽,分析政治觀點的文章,在此引述該例子只為了說明中、美兩國的車主在巨大的差異之下,某些堪稱頑固的共通點。
也許有人驚訝於美國二手豐田車的廉價——按照你前面的說法,這有點不對呀?
圖|理解他人選擇,尊重他人命運
別急,這事其實後來還有下文。因為就在上個月頭上的時候,這位「小舞」又發了一條新的推文,哀嘆白丟了這五千美元——開了不到一個月的車,已經亮起了三個故障碼。
國內自然找不到06款那麽老的漢蘭達,不過筆者隨手搜了搜二手車平台,裏程數略少、車齡略短的漢蘭達兩驅高配,這價格比之美國的二手車行情,只是略便宜一些(6萬人民幣對比8500~9000美元)的程度。真正價格被拉開的,是新車。
美國Highlander的價格範圍大致在39120美元到51525美元。而國內最新的24款車型頂配售價折算目前美元匯率,還不到41300美元。當然這裏又要疊甲了,筆者畢竟只是舉個例子,中美汽車消費市場有著部份共通點,對於部份車型有著相似的執著。但生搬硬套其實並無意義。
比如在Highlander之上,豐田汽車美國市場個Grand Highlander,即基於Highlander放大和拉長車身搞出來的中大型車。整體定位介於漢蘭達與紅杉之間。此外,被車友們戲稱為「美國五菱」的通用雪佛蘭汽車旗下超跑克爾維特,進口到國內稅後差不多要170萬人民幣起。但其在美國市場內的價格僅60000~120000美元而已。
圖|平民階層生活工具挺貴,玩具車倒是挺便宜,美國的市場按照中國標準堪稱畸形。當然,美國人大機率也這麽看我們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基礎理論之外其實不存在能夠一概而論的事物。同一件事情只要跨越國界,也就各有其國情在此。就比如說,在美國起售價格22000美元的卡羅拉,在中國市場目前76800元人民幣開賣。又比如說,上面提到的克爾維特。
總之一句話,在現階段中國,入門級車或者說是平民車,正隨著中國新一輪的產業升級便宜又高配。反倒是高端進口燃油車,卻由於大排量帶來的高能耗,需要繳納特別高昂的稅賦。
但這個問題到了美國,則又完全反了過來。盡管其不少「高端」車型看似售價便宜,對德國和日本等盟友國家的進口車關稅也相對低廉,然而由於其社會已趨於板結化,市場的「熵值」正奔著無窮大,資本為了盡可能擴大收割基礎,成為普通人必不可少出行工具的「低端車」價格,亦被人為大振幅擡高了。身處美國作為草根階層,縱然滿心願意,這個「韭菜」也是必須得當的。而反倒是有錢人,會活得比較滋潤。
當然我們也得知道,豐田等日系品牌在美國過上好日子,實際也是最近十幾年的事情。如果往前三、四十年,你還能見識到美式「U型鎖」的威風
圖|牌子上的內容為「如果要在美國賣車,就得在美國生產」,姓名標示為美國汽車工會(United Auto Workers,UAW)
我大清自有國情在此——前幾年,這個表情包被不少人拿來嘲諷國內的各種問題。這話是對的,只不過主語換成花旗國乃至世界上的任何一國,也同樣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