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70年前的「鷗翼」傳奇!梅賽德斯-奔馳300SL生日快樂

2024-12-27汽車

一直以來沒有哪款梅賽德斯-奔馳,能像這輛車一樣如此出名——Mercedes-Benz 300 SL作為「鷗翼」的鼻祖完全可以載入史冊。現在,這個品牌的傳奇車型迎來了其70歲生日。接下來,就讓我們回顧一下20世紀50年代的這位汽車界巨星!

1954年2月6日至14日,在美國紐約舉行的國際汽車運動展上梅賽德斯-奔馳為世人帶來了兩款全新跑車。300 SL超級跑車(W198)和190 SL緊湊型跑車(W121)兩款車的出現讓公眾興奮不已。

二者都是美國奔馳代理商馬克西米利安·E·霍夫曼(Maximilian E.Hoffman)的創意。

其中擁有特色「鷗翼」門的300 SL源自1952年的同名賽車(W194)。

1954年上市後,便一舉成為20世紀最具標誌性的跑車之一。

其實早在兩年前,奔馳就已經有了300 SL。

1952年3月12日,梅賽德斯-奔馳推出了300 SL(W194),這是一輛純粹的賽車。自從有了它,該品牌在當年賽季的五場比賽中贏得了四場:其中伯恩跑車比賽(三場勝利)和紐博格林(四場勝利)、利曼24小時耐力賽(雙勝)和墨西哥的第三屆卡雷拉泛美賽(雙勝)。在當時的第一場比賽Mille Miglia中,該車獲得了第二和第四名。

W194/11賽車原型是為1953賽季打造的。1954年和1955年分別推出了改進版的(W196 R)和賽車(W196 S)。2013 年,曾經由胡安·曼紐爾·方吉奧(Juan Manuel Fangio )駕駛取得多場勝利的W196 R,在古德伍德的拍賣會上以 29,600,000 美元的價格售出,當時它是拍賣市場售出最為昂貴的德國汽車。

因為W194本身已經非常成熟了,特別是在發動機和變速箱部份幾乎不可能繼續減重。因為300的鋼軸讓車身非常沈重,這意味著減重工作只能針對車身框架進行。

因此,當時戴姆勒-奔馳的乘用車測試主管魯道夫·烏倫豪特(Rudolf Uhlenhaut)提出了他關於輕質管狀車身框架的想法,幾年前他已經在研究過這種框架。後來經過測試,奔馳的設計師們將該想法變為現實。最終獲得了重量更輕質、極強抗扭的管狀格子車身框架,整體是由非常薄的管子組合成的三角形,管狀元件可以承受極大的扭曲力並且有極好的彈性和伸縮度,保證車內的安全。

值得註意的是,管狀格子車身框架的重量僅為50公斤,這樣的重量讓W194如虎添翼。全新賽車的重量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300 S的重量約為1,780公斤,300 SL(W194)的重量僅為1,100公斤。

為了進一步提升效能表現,獲得更高的速度。Uhlenhaut在測試過程中將相對較高的六缸直列發動機向左傾斜了50度,透過使用幹式油箱潤滑進一步降低了發動機的高度,從而讓引擎蓋變得更為低矮。

其實被後人稱奇的「鷗翼」車門設計,並不是設計師最初的意圖。

這樣的車門可以認為是必需品。為了給管狀車身框架帶來更高穩定性,橫梁的設計,使得進入座艙的「門檻」必須設計得盡可能寬,正因如此使得傳統的車門根本無法安裝。工程師們索性設計了一個向上開啟的門概念。將門軸安裝在車頂,借助伸縮彈簧向上開啟,「鷗翼」車門就此誕生。這種向上開啟的設計,讓人想起伸展的翅膀,這就是為什麽這輛車被美國人稱為「鷗翼」,被法國人稱為「Papillon」(蝴蝶)。

司機和乘客可以更快地進入汽車,因此也讓該車在賽場上更具機動性優勢。

如今,你看到300 SL在老爺車展會上開啟車門進入停車場,向上開啟的車門十分拉風,當然有可能這樣的操作並不是為了博眼球,因為這輛帥氣的雙門跑車為了減重,並沒有配備空調,在夏天只能開啟車門降溫。

這裏咱們順便聊聊300 SLR 「Uhlenhaut Coupé」,這款車是為了1956賽季開發的賽車,最初打造了九輛 W196 300 SLR Silver Arrow一級方程式式賽車底盤,將其中的兩輛改裝成用於參加Carrera Panamericana 比賽的車輛。

兩輛雙門跑車看起來與300 SL Gullwing(W194)完全不同,車身更寬,造型獨特,動力源自 W196 F1 賽車的發動機,這台八缸發動機的排量從 2.5 升增加到 3.0 升,最大輸出功率達到了305馬力,比普通300SL多了90 馬力。

不過就在 Uhlenhaut Coupes 即將正式參加比賽之前,1955年梅賽德斯-奔馳在利曼賽場經歷了一次淪陷性的事故,當年一輛 300SLR 賽車在比賽過程中高速發生事故,造成了現場包括車手Pierre Levegh外共84人死亡,120 多人受傷。

因為300 SLR Coupe的生產計劃被徹底擱置。賽車運動主管魯道夫·烏倫豪特(Rudolf Uhlenhaut)保留了其中一輛用於日常使用,這些車作為測試部門的測試車輛,也最終被命名為梅賽德斯-奔馳 300 SLR Uhlenhaut Coupe。後來,兩輛跑車均被官方所有,除了一輛在博物館對外公開展示以外,另一輛,被藏在梅賽德斯-奔馳總部11個神秘倉庫之一,與數十輛一級方程式式賽車和無數原型車存放在一起。據說,外人無法攜帶任何現代電子裝置進入這些倉庫。

兩輛Uhlenhaut Coupe外觀基本相同,並都在非常原始的狀態下保持了下來。

2022年5月6日左右,梅賽德斯-奔馳官方在其博物館舉辦了一次私密鑒賞活動。鑒賞活動後,底盤編號0008/55的車輛以1.35億歐元的價格售出。

好了,繼續說300 SL,梅賽德斯-奔馳300 SL(W194)從賽車變成了量產車,車型的名稱依舊為300 SL,但型號變成了W198。

因為剛剛經受了戰爭的洗禮,德國的工業也才慢慢恢復。戴姆勒-奔馳公司管理委員會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於1953年9月5日承諾美國代理商馬克西米利安·霍夫曼為1954年2月6日開始的紐約國際車展提供一輛小型和一輛大型跑車。對於車企來說,這是非常勇敢的操作,要知道當時這兩輛車都是不存在的。

奔馳的工程師使用了300 SL(W194)的車身,配上1953年賽季研發的賽車發動機。後續的研發進展十分順利,畢竟該車的底盤與管狀格子車身框架在1952年的眾多比賽中均得到了證明。這樣的賽車基因,也註定讓這款全新的產品擁有極佳的動態表現。

然而,除此之外仍有大量的開發工作要做。例如,需要更適合日常使用的車身,更好的駕駛舒適度和更好的駕駛安全性。除了空調系統外,由於減重的原因,賽車還缺乏任何形式的隔音材質。

當時的賽車手一般選擇佩戴耳塞來抵擋來自變速箱和發動機的噪音,但在頂級跑車上花費大量金錢的富豪來說這是完全不能接受。

此外,生產量產車還需要提供合理的行李空間。事實上,戴姆勒-奔馳的要求和馬克西米利安·霍夫曼的要求之間的這種巨大的平衡行動最終成功了。以今天的角度來看,這仍然是一個不小的奇跡。

當時的首席工程師Karl-Heinz Göschel負責制造發動機,要知道那時四行程發動機仍處於起步階段,僅適合日常使用汽車。當被記者問及如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時,他幹巴巴地說:「我們日以繼夜地工作,沒有時間開會。」

人們的掌聲可以證明一切。

1954年2月,全新的300 SL(W198)在紐約收到了雷鳴般的掌聲。無論是機械技術控還是汽車愛好者都為這輛車的出現感到高興,博世最新研究的機械式高壓燃油噴射系統首次在量產車中亮相,與之匹配的還是如此形狀美麗擁有鷗翼線條的超級跑車,就連戴姆勒-奔馳都沒想到會打造出這樣一款車。

這是一輛跑車也是賽車,但它也是一輛大型Gran Turismo,可以與同類中的任何義大利或英國汽車競爭,這款車在亮相後迅速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引起了轟動。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首款搭載具有缸內直噴技術四行程汽油機的量產車型就是1955年首次出現在奔馳300SL,這台代號M198的3.0L直列六缸發動機,使用了博世提供的機械式汽油缸內直噴系統,最大功率220馬力,峰值扭矩達到294 N∙m,最高速度高達162英裏/小時(260公裏/小時),9.3秒即可完成0-62英裏/小時加速。

300 SL被稱為「德國火箭」,在當時家用汽車普遍極速100公裏/小時左右的情況下,奔馳300 SL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級跑車」。

這是當時最快的量產車,與當時普遍采用化油器的同排量汽油機相比,這樣的動力水平幾乎整整高出一倍!並且油耗也降低了約10%。

同現代精確的電子燃油噴射系統不同,300SL使用的機械燃油噴射泵會持續在引擎點火和關閉間隔註射燃油。這會產生一個問題,額外噴射的燃油會稀釋掉保護發動機至關重要的機油膜,並且隨著日久會導致機油變稀,從而加重對活塞環和氣缸壁的磨損,所以300SL的換油周期僅為1600公裏。

不過,精明的汽車代理商馬克西米利安·霍夫曼在一件事上有些失誤。

他一開始希望300 SL是以敞篷車的形式出現,在轎跑車首次亮相的三年後,跑車出現了。然而,可能是因為「鷗翼」車門的緣故,消費者仍然繼續追捧Coupé車型,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1954年8月,車展之後僅半年,首台量產版本的300SL便在德國Sindelfingen工廠下線,標誌著第一代300SL(W198)正式誕生。

300SL售價高達29000馬克,相當於當年一棟獨立式別墅,要知道,當時的大眾甲殼蟲汽車的售價為3950馬克。這樣的價格也使其成為當年售價最昂貴的德國車。

在釋出後的17個月內,梅賽德斯-奔馳售出了996輛「鷗翼」,其中850輛去了美國,占1954年和1955年產量的85%。

由於管狀車身框架的緣故,截至1957年停產,使用鷗翼門的梅賽德斯300 SL Coupé只生產了1400輛。今天,這些汽車的身價遠遠超過100萬歐元。

鷗翼門停產後的同年,奔馳又推出了300SL敞篷版本,同時對整車進行了最佳化和升級。大燈由原來圓形改為豎直排布的矩形,後輪懸架也得到改進。但是由於敞篷版的出現,鷗翼經典設計徹底告別,取而代之的是傳統開關車門設計。

後來因為高昂的制造成本和後期經銷商為了維護保養培訓工程師等帶來的額外資金,加上後期銷量的不斷下滑。1963年,奔馳董事會決定正式停產了這一車型,當然德國人當時並不知道這款車幾十年後有多麽偉大。

德國著名的汽車刊物【AUTO MOTOR UND SPORT】指出:「Mercedes-Benz 300SL是最典雅,同時是這個時代最具靈感的賽車——這是汽車的夢想」。

著名汽車作家肯·格羅斯 (Ken Gross) 在一本書中寫到:「我對300SL鷗翼的最初記憶可以追溯到1956年SCCA的Beverley機場賽。賽場上Masten·Gregory、Jim·Kimberly、Carroll·Shelby等車手表現出色,然而我卻被場外一位高富帥給驚艷到了。當時他開著一輛銀色300SLGullwing,從人群中慢悠悠地開過去,鷗翼車門向上展開,裏面伸出一雙大長腿,車裏是他膚白貌美,身材火辣的女友。幾十年過去了,到現在我閉上眼睛都能聽到300SL排氣管的低吟和那個美女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