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克服的低階難度:手眼腳協同問題;
不好克服的高級難度:怎樣和其他交通參與主體協調關系。
先說手眼腳協同問題,這個很好克服,只要你從小參加體育運動,能移動腳步接發羽球,能在跑動中接傳籃球,那你肯定能操作好一台汽車。
現在的自動擋汽車太好操作了,高頻使用的部件就一個方向盤和兩個踏板,連遊戲手柄都比它復雜。踩油門前進,踩剎車減速,行車軌跡上出現障礙物就變道,這就是最基礎的三個邏輯。
真的,【黑神話悟空】比這難多了。
女性駕駛的難點在於從小接受的性格規訓。女孩子從小被鼓勵「文靜」,稍微鬧騰一點就被戲稱為「假小子」,這種從封建時代遺留下來的性別規訓,讓很多女性的運動神經系統被限制,常年處於未啟用狀態。
有的女孩子走路都順拐,下樓梯能把自己絆倒,這樣的情況就先別開車了,先去練練桌球羽球。
手眼腳協同最難的還不是手和腳協同,而是隱藏在背後的視覺資訊處理問題。是大腦怎樣加工收集到的道路資訊的問題。
這就來到了「和其他交通主體協調關系」的範疇。
這裏又分初階和高階。
初階:右邊竄出一輛電瓶車我該怎麽辦?
高階:前邊沒有車,後邊堵了幾公裏,我該開多少時速?
處理初階問題的關鍵是車道意識。
遇事不要慌,你就沿著自己的車道往前開,不要長時間壓線和隨意變道;
前面堵就減速,要撞了就剎車,多觀察左右車道,預判其他主體的行駛軌跡。不要慌,任何情況都不要松手捂眼。
現在來回答「右邊竄出一輛電瓶車該怎麽辦?」
答案是踩剎車減速,左後方沒車的話可以適當往左邊略打一下方向盤。當然,最好的處理是提前觀察和預判對方的軌跡,提前減速避讓。
你看,就這麽簡單,幾乎可以靠本能處理。開車真的不難,不要被駕考行業那群坑比教練晃點。
以上說的是初階。
高階的路權關系才是女性真正要克服的障礙。這就來到了女性的社會權利義務範疇,講真我不大敢展開,怕挨罵。
簡單來說,不要有「他應該讓著我」的想法。誰讓誰,一切以路權說話。
你直行他左轉,你路權大,他應該讓你;
你變道他直行,他路權大,你不能妨礙他行駛;
變道要打燈,目的是提醒其他車輛小心,而不是「我想怎麽開就怎麽開,關你什麽事」;
你開車她騎電瓶車,原則上講並不能直接得出她路權比你大,但是考慮到現實中的判例,你最好讓著她點兒。畢竟對方肉包鐵,蹭一下非死即傷,讓著點也是出於對生命的敬畏。
很多女性在處理路權關系的時候,會犯「任性」的錯誤,耍小性,俗稱「把馬路當自家客廳」。當然,這肯定不是女性的錯,都是被我們男性慣的,首先有沸羊羊,然後才有了美羊羊。
(狗頭防噴)
現在回答「前邊沒有車,後邊堵了幾公裏,我該開多少時速?」
答案是頂著限速的上限*120%來開。比如限速60,此時應該開到70,以盡可能拉開空間,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當然具體還要看各地的規定。有的城市超速20%還是會罰款,那就頂著限速開;像濟南這種城市,市區已經不拍不罰超速,我會(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踩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