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問界M9的毛利率不可能低於30%

2024-06-30汽車

在眾多關於問界M9的討論中,有一種觀點頗為流行:其毛利率不足30%。為了驗證這一觀點,我選擇將問界M9與M7煥新版進行細致對比,並結合相關資料,提出我的見解。如有不當之處,還請指正。

一、問界M9與M7煥新版的全面對比

本次對比,我們選取了問界M7煥新版(1.5T,智駕四驅Ultra版,6座)與問界M9(Ultra版,42kWh)作為物件。首先,從價格上看,問界M7煥新版的售價為32.98萬元,而問界M9的售價則高達52.98萬元,兩者相差整整20萬元。

在續航和充電方面,兩款車型在電池能量、快充/慢充時間、電池品牌、電池型別以及電池組質保等方面均保持一致,無明顯差異。

動力與能耗方面,兩者均采用增程式技術,並配備電動車單速變速箱。問界M7煥新版的馬力為449ps,而問界M9則稍高,為496ps。在官方百公裏加速上,問界M7煥新版為4.8s,問界M9則為4.9s。電動車的動力核心在於電池組,而電池組的電壓則與電池組的串並聯方式緊密相關。在這方面,兩款車型的成本差異應不大。

外觀尺寸上,問界M7煥新版相較於問界M9略顯小巧。無論是表面積還是體積,問界M7煥新版的外觀尺寸成本都約為問界M9的九成。這意味著,為了追求更大的空間,問界M9的成本會比問界M7煥新版高出約1萬元。

在亮點配置上,問界M9比問界M7煥新版花樣多一點。問界M9多了方向盤加熱和記憶、副駕駛位的座椅記憶以及1680萬色的車內環境氛圍燈。此外,問界M9在前後排的顯示器、投影機和小冰箱等配置上更為豐富。綜合估算,問界M9在亮點配置上的成本至少比問界M7煥新版高出2萬元。

雷達線束、智慧駕駛等方面,兩款車型配置相同,不存在成本差異。總體來看,問界M9相較於問界M7煥新版的成本高出約3萬元。當然,還有一些無法直接觀察的成本因素。假設這些隱藏成本也使問界M9比問界M7煥新版的成本高出3萬元,那麽問界M9的總成本就比問界M7煥新版高出約6萬元。

據此推算,問界M7煥新版的成本約為27.5萬元(基於20%的毛利率和32.98萬元的售價)。這也意味著問界M9的成本約為33.5萬元。結合問界M9的52.98萬元售價,我們可以得出其毛利率約為36.8%。

二、李想對豪華品牌毛利率的見解

李想曾在個人微博上表示,直營體系的財務模型下,算上經銷商費用,毛利率應超過20%。而主流合資豪華品牌對應標準銷售價格的毛利率更是高達40%以上。這一觀點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審視問界系列車型毛利率的角度。

問界M5、M7的毛利率接近20%,而問界M9的平均售價超過50萬元,屬於李想所說的「豪華品牌」。因此,包含銷售費用在內,問界M9的毛利率不低於或接近40%才是合理水平。所以,「問界M9只有不到30%的毛利率」這一觀點顯然難以成立。

三、財務角度的進一步佐證

假設問界M9的毛利率真的不到30%,那麽考慮到問界M7、M5等其他車型的平均毛利率肯定低於20%,賽力斯的整體毛利率最多也就25%左右。然而,這樣的毛利率水平在扣除稅金、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後,幾乎無法盈利。這在商業社會中顯然是不合邏輯的。

因此,我們不應輕易地認為問界M9的毛利率高於30%就是不合理。「鴻蒙智行」需要維持比同行更高的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自然也就需要更高的毛利來支撐。余承東曾表示,鴻蒙智行的車型在30萬以下都是虧損的,只有30萬以上才能盈利。這一觀點也為我們提供了額外的佐證。

四、小結

用數據說話是理性的體現,因為數據是客觀的。但在套用數據時,我們也必須謹慎。毛利率的假設值需要經過多方驗證才能確保其合理性和可靠性。否則,單純基於假設的毛利率計算很容易與實際情況產生較大偏差。在這種情況下,定性分析和描繪「詩和遠方」可能更為靠譜和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