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7月新能源:謗滿天下理想、比亞迪,占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半壁江山

2024-08-03汽車

比亞迪和理想的銷量,占表內所有品牌總和的55.71%,銷量越來越集中在頭部企業,留給其他新能源品牌的縫隙也越來越小。

文丨智駕網 零醬

編輯丨浪浪山與明知山

雖然有了高層的定調,有了對周榜的群起而攻之,但卷與不卷,跟與不跟,正變得不再重要,因為結果已經出來了。

這也許不是終局,但至少在這一階段正出現勝利者與即將被迫離場者。

2024年進入下半年的第一個月,24家新能源汽車品牌一共完成了70.3251萬台的銷量,相比上個月小幅下跌0.9%。

需要註意的是,在智駕網統計的24家品牌銷量榜中,有9家品牌出現了環比下跌,而在此前提下,排名前二的比亞迪集團和理想汽車均實作了同環比雙增,且二者的銷量總和占表內銷量的55.71%。

行業的目光和消費者的鈔票越來越集中在頭部企業,留給其他新能源品牌的縫隙正變得越來越小。

01.

旋渦之中的兩方

7月13日,吉利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在比亞迪公關總經理李雲飛面前怒斥「內卷」(詳見【中國汽車人已經坐不到一桌了:吉利與比亞迪「‌內卷」‌爭論公開化】),與此前回應長城李瑞峰不同,此次比亞迪並沒有繼續加深這一爭論。

7月底,蔚來董事長李斌和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接力反對「周榜」,李斌和秦力洪把「周榜」看做中國汽車低品質卷的體現,而何小鵬立意更高遠,直接上價值到科技發展層面:

「美國人在想怎麽把端到端自動駕駛輔助技術做得更好,怎麽能夠做得比人更好,比如特斯拉,端到端大模型之後,FSD和之前完全不一樣,明年美國智駕端到端系統產品就要比老司機更強。中國的科技公司還在幹‘周銷量榜’,這不是科技競爭該有的樣子。」

蔚來公關負責人馬麟為此還在微博上@李想,隨後楊學良在微博表示同意該觀點。

盡管已經被上門叫陣,理想汽車同樣保持沈默,從上個月到這個月,官方未在公開場合參與任何形式的討論,只有李想本人在朋友圈發了個圖片,暗戳戳地表示「掩耳盜鈴」。

汽車圈原本每月一次的口水戰在七月變成兩次,這兩次的靶心也是銷量榜的前兩名。

是不是純屬巧合,倒也不太好說。

比亞迪在過去的七月全系新能源汽車銷量破34萬輛,這也是其連續第5個月單月銷量突破30萬輛,毫無疑問地又是榜單第一名。

在產品層面,7月比亞迪又推出了兩款新的DM-i車型——2025款比亞迪宋L DM-i和2025款宋PLUS DM-i,本次上新的「雙宋」均搭載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分別推出5款配置,售價區間為13.58-17.58萬元。

另外本周方程式豹宣布品牌一周年煥新戰略,旗下主力車型—豹5全系直接降價5萬元,不搞任何套路和玩法,售價不分版本全系下調至23.98-30.98萬元,同時配置不變。

當然,這意料之中的引發了老車主的抗議。

作為比亞迪的兩個高端品牌,騰勢和方程式豹的銷量一直隱藏在動輒30幾萬的集團銷量下不太受關註。

其中,騰勢D9作為騰勢的主銷車型,在近幾個月遇到了比較多的對手,小鵬極氪吉利相繼推出MPV車型導致D9的銷量有所下滑。而單看騰勢N7,每月銷量基本略低於方程式豹豹5,在兩千上下,比亞迪在25-35w區間的競爭力,顯然沒有其主戰場強。

理想本月完成5.1萬輛的銷量,在去年12月後實作第二次破五萬的前提下完成了史上最好成績,其本月的主銷車型依然是L6,這款在MEGA失利、價格戰緊逼前提下推出的(相對)低價車型成功沖散了理想的陰霾,連續三月銷售破兩萬。

產品層面,理想在7月最後一天開始陸續面向理想 L系列和理想 MEGA 使用者推播 OTA 6.1 版車機系統更新,升級重點圍繞智慧駕駛、智慧空間和智慧電動,共計新增 6 項功能、最佳化 9 項體驗。

本次升級透過AD Max新增自動緊急轉向,全自動緊急轉向(AES)能做到無需人為打方向盤輔助,快速喚醒並自動執行避讓。對「防加塞」能力進行了升級,實作前車、騎行人更近距離的加塞防碰撞能力。新版本還對 NOA、LCC 等智駕功能的跟車能力進行了升級,

理想 AD Pro也同樣迎來了升級,新增連續錐桶告警功能,當車輛檢測到相鄰車道有多個連續錐桶時,將透過 HUD、EID 界面和系統聲音預警提醒,提升行車安全性。

上文爭論中的另外三個主角:蔚來、小鵬和吉利在過去的七月各自銷量都還算尚可。

吉利集團的7月整體銷量為15.0782萬輛,新能源銷量5.9051萬輛,同比增長 58%;1-7 月份新能源累計銷量37.9236萬輛。

如果以汽車集團來計算,那吉利應該列在比亞迪之後,排名第二,身後是奇瑞集團和長城集團。

銀河和領克在7月的銷量都比較穩定,但極氪同比出現了22.14%的下跌,結束了連續兩月的過2萬銷量,這也是極氪在IPO之後首次出現銷量下跌。

「極氪目標在三季度沖擊月均銷售2萬台,四季度沖高單月3萬台,有信心達成全年23萬的銷量目標。」

盡管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智慧科技 CEO安聰慧的態度很堅決,但需要註意,極氪目前前七個月銷量10.3525萬輛,完成銷量45%,極氪真要在年底達成上市後第一個銷量目標,必將參與到更激烈的價格戰中。

在產品層面,銀河和極氪在7月各有新車上市。

7月24日,吉利銀河L6創想版上市,售價12.98萬元。

7月10日,極氪首款家用SUV正式命名為「極氪7X」,定位豪華大五座SUV。極氪7X基於SEA浩瀚架構打造,集極氪式體驗之大成,預計全系搭載800V架構和碳化矽電機,提供磷酸鐵鋰、三元鋰電池組,續航裏程或將超過700km。

下旬,全新極氪009在7月全球上市,上市10天大定突破6000輛。7 月最後一天,極氪交付第30萬台新車,從1到300000,用時33個月。

高舉「端到端」大旗的小鵬汽車在7月也延續了今年以來銷量緩步回升的態勢,以環比7.93%的增速繼續維持了超1萬台的銷量。

7月內,小鵬汽車陸續公布了MONA M03的外觀和內飾,預計將於8月正式上市。略有變動的是,何小鵬此前將MONA定義為15萬級別車型,在釋出時已悄然升級成為20萬級別。

7月30日,端到端加持下的小鵬自動駕駛XNGP從「全國都能開」正式升級「全國都好用」,何小鵬在「小鵬汽車AI智駕技術釋出會」上宣布:將向全球使用者全量推播AI天璣系統XOS 5.2.0版本。

蔚來在7月的銷量出現了3.35%的環比微跌,但依然保持在2萬級別。日趨穩定的銷量讓蔚來團隊在聊起技術時候更為松弛:NIO IN 上,蔚來宣布自研芯片神璣 NX9031 流片成功、整車全域作業系統 SkyOS 天樞釋出、第二代 NIO Phone 上市,「技術與體驗領先」正在成為蔚來的願景。

02.

2萬以上的頭部

在聲討卷與不卷的一個月,還有一些品牌安靜地賣了2萬以上。

原本咬的很緊的鴻蒙智行本月少了理想1萬多,整體銷量為4.409萬輛,比上月小幅下跌4.45%。

具體到車型,售價最高問界M9交付最多,單月1.8047萬輛再創新高,成為了50萬以上車型銷量第一。

其次是問界M7,共交付1.6562萬輛,成為了今年1-7月中國新勢力車型累計銷量第一名,目前該車總銷量已超20萬輛,占據問界品牌的半壁江山。

問界新M5在7月份交付6926輛,上市15周累計交付17229台,比上兩款車型稍弱。

問界的銷量依然證明雙方合作正確而成功。

在7月29日,賽力斯和跟問界官宣後續將繼續聯合打造問界品牌,這也是在華為轉讓問界品牌商標後二者合理打破「分手」傳聞,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與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好好的秀了一波昂愛。

略顯遺憾的是,尹同躍曾經表示作為第一重要計畫的直接S7的7月成績依然不佳,賣出了2555輛,好訊息是,品牌第二款車型智界R7將於9月份上市,屆時會帶動智界品牌的銷量。

而在幾天後的8月6日,鴻蒙智行的另一界,享界S9將正式上市,此前公布該車的預售價格為45-55萬元。

奇瑞這次終於做到了第三名,距離看到「王傳福的背影」還差一個身位,雖然比計劃遲了一個月,還是可以小開香檳慶祝一下。

在各品牌銷量如下,以新能源領域來看,僅有iCAR品牌的iCAR 03 全部為純電產品,單月銷量為6065,比上月小增158台,態勢不錯。智駕網一直認為奇瑞釋出的銷量「網感不夠」,希望後續能釋出熱門車型的單月銷量。

產品層面,奇瑞風雲T10和捷途X70 PLUS均在本月上市,其中風雲T10采用插電混動的動力模式,三款車型售價18.99-22.99萬元。

在上月首度完成超2萬銷量後,零跑7月表現依然強勢,22093的銷量全表排名第六,新勢力排名第三。根據零跑官方數據,C16 上市首月大定破萬。

朱江明用近乎理想一半的價格做到了理想一半的銷量,同時可以保持足夠的單車的毛利,零跑正讓自己成為不一樣的造車新勢力。

03.

分水嶺之下

7月,長期與吉利系在一萬以區間纏鬥的長安系在產品層面都有動作。

7月25日,深藍S07正式上市,四款「乾崑」車型售價18.99-21.99。深藍S07是華為在「四個界」的之外,第一個搭載ADS SE的Hi模式合作商。

在ADS SE釋出之初,華為將該功能定義為「智駕普惠」,這既意味著搭載該方案的車型價格親民,又需要車型具有更全面的動力模式。

很巧合的是,上述兩點深藍S07都符合。因而此次華為純視覺智駕方案與深藍的合作,雖然起點晚於百度與極越,但效率之快與上車規模之大,讓其有望在短期內占據首位。

與深藍的順風順水不同,同門啟源環比出現17.97%跌幅,這或許與其現有產品並沒有太多特點,價格優勢也並不突出有關。

但其在北京車展釋出的首款可變形新車長安啟源E07引發了不小的關註度。

長安啟源E07最大特點是具備「SUV、皮卡、轎跑」三種體態可變功能:即在尾部在全封閉狀態下車頂線條持續下降,頗具轎跑SUV的風格,而它的上半部份能夠猶如天窗一樣電動開啟,完全開啟狀態下就是一台皮卡造型。

7月,長安啟源E07在長安汽車數智工廠正式下線,預計售價或將在30萬~50萬元,是其旗下售價最高的一款車型。

此外,長安內部還為E07啟動一套獨立的行銷團隊。這也意味著,雖然同樣是啟源品牌下屬的產品,但銷售團隊分成了兩部份,已有的三款產品由原來的啟源銷售團隊負責,啟源E07則有專屬的團隊營運。

啟源收到的重視程度,與朱華榮形容的「長安啟源是長安未來發展的基石」相當。

作為表內唯一一個合資品牌,ID.頗有些「一站到底」的風骨,不僅同環比持續保持雙增,還不斷推出新車型,在豐富產品線的同時,努力贏回市場。

7月31日,上汽大眾推出了「聰明款」車型,其中大眾ID.3共推出5款車型,售價區間為12.9888-14.7888萬元。大眾ID.4X共推出3款車型,售價區間為15.9888-21.1888萬元。新車在智慧語音、智慧座艙及智慧駕駛輔助方面迎來升級。

小米汽車的銷量基本在雷軍的年度演講中已經劇透過了,10000+的數量並沒有更多的變動。小米汽車在產品層面本月也並沒有其他的訊息。

至於雷軍本人,在引發直播風潮之後,再度引發「賽照」熱,在雷軍公開自己及百余位高管擁有賽照後,目前已經有長城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吉利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跟進,不知道這波「雷軍熱」會持續多久。

04.

10000輛以下也有春天

排在榜尾的極狐和嵐圖的表現明顯突出:極狐連續兩月銷量超過8000,嵐圖連續四個月銷量環比增加。

極狐考拉和AlphaT5兩款價效比車型,大機率仍是極狐銷量突破8000台的關鍵,光是這兩款車型,在6月就斬獲了超7000台的訂單。可惜的是,極狐此次並未公布雙車的 7 月表現。

嵐圖在7月雖然沒有產品層面的動作,但其高端純電SUV——嵐圖知音即將在8月預售。新車基於嵐圖新一代自研純電平台開發,配備 CLTC 901km 續航、800V 高壓 SiC 平台、5C 超快充技術等能力。

此外一個需要註意的是,在表內銷量沒到1萬的6個品牌中,有三個品牌與華為均存在HI模式合作。

額,有點耐人尋味。

05.

埃安與長城:兩個不一樣的故事

與上月相同,智駕網的本月銷量排行還是沒有埃安,因為埃安的數據依然存疑。

在上個月的銷量統計中,因為埃安銷量海報公布數位和廣汽集團產銷快報公布數位差別過大,智駕網並沒有將其計算在內。

再次回顧一下,根據產銷快報,埃安今年1-6月份,廣汽埃安的銷量總和為12.6329萬台,相比去年上半年下跌39.65%,年目標完成率僅18%。

但計算埃安1-6月公布的海報,其銷量數位為17.7366萬台,二者相差5.1037萬台,相當於每月有近萬輛的誤差,截至發稿,埃安並未回應這一「誤差」的原因。

目前,廣汽埃安正在準備港股IPO,不知道最近銷量的下滑是否會影響到埃安登入港交所的進展。

7月埃安在產品層面,釋出了第二代AION V——埃安霸王龍,7款車型售價12.98萬-18.98萬元,其中雷射雷達版支持無圖城市NDA,覆蓋35 類主場景、357 類子場景,實作超 99%的城市、郊區、村鎮場景覆蓋率。在8月份率先對部份使用者開放,隨後9月份面向全國使用者開放。

我們會在下月銷量匯總時按照廣汽集團的產銷快報計算埃安的銷量,作為參考,埃安官方釋出的7月銷量海報數位為:35238輛。

與埃安相同,長城的銷售數據也出現了下跌。

從整體數據來看來看,長城汽車7月銷售91285輛,同比下滑16.32%。比上月的同比下滑6.55%直接多了10個百分點,而產量也是如此走勢,6月下跌13%,7月下跌22.5%。

長城汽車5月銷量下跌9.51%,產量下跌6.75%。

從分品牌來看,除了坦克品牌外幾乎所有品牌都出現了同比下滑。

哈弗品牌本月銷售52944輛,同比下降15.92%,1-7月累計銷量352682輛,同比下降0.82%。WEY品牌本月銷量2765輛,同比下降58.43%,今年1-7月累計銷售22632輛。長城皮卡銷售12028輛,同比下降24.07%,今年1-7月累計銷售103944輛,這個同比增長3.6%。

連著三個月,產銷雙跌。

這很容易讓行業認為魏牌的下滑是受到新勢力擠壓,但對此長城有自己的看法。

在8月2日魏牌藍山智駕版的直播過程中,魏品牌總經理劉艷釗表示:

「我們是一個盈利的公司,我們每年有大量的持續的穩定的研發投入,我們一個健康經營的盈利企業,沒有理由幹不過一個可能還在虧損的新勢力。」

劉艷釗的所用「盈利」二字,略顯保守。‍‍

7月10日,長城汽車釋出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內容顯示,2024年上半年,長城汽車預計實作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65億元到73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377.49%到436.26%。

作為參考,長城汽車2023年營業總收入1734.10億元,歸母凈利潤70.08億元。今年上半年長城汽車的表現,基本上就是用一半的時間,實作了去年一整年的利潤。

近幾年,長城汽車在研發領域的投入持續加大,僅2023年一年就超過了110億元,智慧化領域公開專利1131項;擁有2.4萬人的研發隊伍,相當於在長城汽車中,每4位元員工裏,就有一位是研發工程師。

「如果傳統的大廠一旦想幹一件事,我們把目標定下來,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

四個字,財大氣粗。

氪金之下,魏牌正在成為長城科技的旗幟。

寫在最後:

相比寶馬等品牌主動結束價格戰,長城可謂國內第一家以退為進的品牌,不大張旗鼓的全面電動化,跳出被動的價格戰,雖然銷量下滑,但保存了長期競爭最寶貴的現金流。

當下,卷與不卷不再重要,而是各大品牌需要明白自己為什麽可以在這市場中立足,你為什麽被市場需要?

明白了這一點,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2024年的下半年有了一點回歸常識的樣子。

不人雲亦雲,不隨波逐流,不要活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汽車的品牌性格背後是創始人的性格。

做自己,別被他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