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帶孩子出去旅遊重要還是上課重要,你怎麽看?

2019-10-05親子

認識這個不?

圖片來自網路

這是太和殿頂上檐角的小獸。

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檐角,常可見小獸作為裝飾。

小獸的數目不一。級別越高,數目越多。一般來講,都是單數——一、三、五、七、九。

太和殿是個個例,最後加了個「行什(háng)(shí)」,組成十只檐角小獸。因為,只有皇上,才配享十全十美。

你看上面那張圖片,排在最前面的,不算在小獸範圍內,那是「仙人指路」。一個男的,騎著鳳凰(也有說法是神雞),永遠在最前面打頭兒。

這位指路的仙人,傳說是齊湣王。

我說齊湣王你可能覺得生,但是我說「濫竽充數」這個成語你一準兒知道。

齊湣王的爸爸是齊宣王,喜歡聽眾人合奏吹竽,於是讓其實並不太會吹的南郭先生有機會混入其中。齊宣王死後,齊湣王繼位,他也喜歡聽吹竽,但是和他爸爸不同的是,他喜歡聽獨奏,讓樂師逐一演奏給他聽。

這嚇壞了南郭先生。怎麽辦?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跑了。

這就是成語「濫竽充數」的故事。

親湣王打仗沒打贏,倉皇逃跑。跑到了大河邊兒,被困住了。走投無路之際,天上飛來一只鳳凰(也有說是神雞)把親湣王馱過了大河,絕處逢生。

「仙人」後面的十只走獸,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suān ní)、狎魚兒、獬豸(xiè zhì)、鬥(dǒu)牛,行什(háng shí)」

第一個「行龍」,上古神獸,是祥瑞的象征。放在第一個,代表至高無上的尊貴,象征帝王。同時有攜水鎮火之意。

第二個「飛鳳」,有聖德之瑞象,喻為有聖德的人。這裏代表皇後,尊貴有德。

第三個「行獅」,佛教中的護法王,勇猛威嚴的象征。

第四個「天馬」,傳說中可以追風逐日。放在殿脊之上,有傲視群雄開疆拓土的氣勢。

第五個「海馬」,能夠逢兇化吉,是古代神話中的忠勇神獸。「天馬」和「海馬」,象征皇家恩德,通天入海。

第六個「狻猊」,傳說中龍之九子之一。據說狻猊好(hào)吞煙,所以古時常被刻在香爐上,象征祥瑞。又因傳說狻猊可食虎豹,因此也有「百獸順從」之意。這裏象征臣子歸附的至高皇權。

第七個「狎魚」,傳說中的海中異獸,能噴出水柱。可以興雲作雨,滅火防災。

第八個「獬豸」,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異獸。善辯是非曲直,象征勇猛公正,以示皇家的「正大光明」。

第九個「鬥牛」,鎮水祥獸,除禍滅災,驅邪護宅。

第十個「行什」,形象如站立的獼猴。背生雙翼,手拿降魔鎮妖的金剛杵,形態如傳說中的雷公,可防雷擊。

最後有個個頭兒最大的獸頭,很威風,是垂獸。

再看下面這張圖。去過頤和園的朋友認不認識——

圖片來自網路

這是樂壽堂的青芝岫。這塊大石頭,長八米,寬兩米,高四米。

這塊山石,原來在北京房山的深山裏。

明朝有個叫米萬鐘的人,愛石成癖。在他的海澱勺園裏,陳列著許多怪石。

他發現這塊大青石頭後,非常喜歡,決心運回勺園。可是石頭太大太重了,人擡不起,馬拉不動。有人給他獻策:秦始皇修長城時,不是用修水道的辦法搬運山石的嗎?

米萬鐘聽後覺得,對啊,也只有這個辦法可行。於是,雇了很多民工,先修起一條大路,又在路旁每隔三裏打一眼小井,五裏打一眼大井。到了冬天,就提水潑路,凍成了一條冰水道。大道一直修到了房山大石窩。今天,在房山、豐台,還有不少叫大井、小井的村落。

米萬鐘為運這塊大青石,花錢無數,石頭運到良鄉,他的財力徹底耗盡,只好把石頭丟棄路邊。所以,當時人們就把這塊大青石叫做「敗家石」。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到西陵祭祖回來,走到良鄉看到了這塊奇異的大青石,就問大臣劉墉:「這塊大青石,為何棄置路旁?」

劉墉很會揣度皇帝的心思,見他看上了這塊山石,就說:「這是明朝米萬鐘在房山大石窩發現的一塊靈石,他想運回海澱,但是這塊靈石嫌到米家去是大材小用,就蹲在良鄉不走了。」

乾隆聽說山石有靈,只有皇家才配享用,就傳下聖旨,叫文官下轎,武將下馬,點著香火,參拜靈石,還限期把敗家石運到清漪園(頤和園前身)

那時候,樂壽堂的院墻已經修好,敗家石太大,只好拆門運進院裏。皇太後聽說了,以為敗家石本來就是不祥之物,要是再破"門"而入,那更不吉利了,於是出面勸阻。

皇太後發了話,乾隆也不敢違拗,但是看著這塊靈石扔在門外,也不甘心。後來,還是劉墉給他出了主意,說這塊大青石形似靈芝,會給皇家增添瑞氣,象征著人壽年豐,皇基永固。只有放置在樂壽堂前,才最為適宜。如果棄置荒野,那倒是很不吉利的。

乾隆把這番道理向皇太後一講,太後轉憂為喜,讓把大青石運進樂壽堂。乾隆稱心如意,就賜名「青芝岫」,又揮筆題寫了「神瑛」、「玉秀」四個大字,還命大臣們題字寫詩刻在大青石上。

上面寫的這些,是我去故宮和頤和園玩兒回來知道的嗎?

不是。

是課堂上老師提過,我感興趣,透過看閑書和上網查了解到的。

當然我這是班門弄斧,不懂裝懂。可能很多地方說得不對、不準,畢竟文化有限,現在我個人時間也有限,只能用碎片時間既潦草又匆忙地拼湊作成一篇回答,寫得也比較敷衍,在此提前道歉。如果有朋友對我說的哪裏有異議,那就是我錯了,以你的為準。

所以光玩兒,不上課不看書,那有什麽用,玩兒得明白嗎?

我任教於高中,個人並不是特別認同為了出去玩兒放棄正常上課。

我是聽老師提了檐角神獸,又在閑書上看過之後,才開始在出去玩兒的時候註意它。故宮、頤和園等皇家園林的宮殿檐角,一般都有。

還有頤和園的長廊畫,每幅都是一個典故、一個故事,或者一個成語。

不上課,不看書,上哪兒知道去?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一樣重要。它倆不是對立關系,是互相成全的關系,不能取舍。

為了其中哪個,完全舍棄另一個,那實在算不上多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