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博世投了500億,贏回1萬億

2024-05-01心靈

過去10年,博世在中國的投資總額超過了500億人民幣。在這10年間,中國市場為博世貢獻了超1萬億銷售額。

2023年,隨著中國汽車產銷創歷史新高,博世中國的銷量額水漲船高,同比增長5.2%,接近1400億人民幣。

今年剛履新的博世中國總裁徐大全表示,博世在中國的銷售占據了整個博世集團的約20%,顯示了中國市場對博世的重要地位。

4月18日,在博世年度新聞釋出會上,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透露,博世銷售額達91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114.8億元人民幣,息稅前利潤率同比增長5.3%,為48億歐元,約合372.9億元人民幣。

史蒂凡·哈通博士表示,盡管經濟形勢不利,博世持續投入創新、合作和並購,以確保在轉型期實作增長。博世計劃實作6%至8%的年均增長,達成至少7%的利潤率,並在全球各地區的關鍵市場躋身三大領先供應商之列。

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及財務長Markus Forschner博士預判道,2024年經濟回暖的跡象尚不明朗,汽車生產將停滯,機械工程市場持續疲軟,而消費品市場或將在兩年的消費抑制後,有小幅復蘇。

面對不明朗的全球經濟形勢,徐大全在接受億歐汽車采訪時表示,「考慮到當前國內消費意願稍顯低迷,我預計國內汽車銷售的增長可能不會過於顯著,無論是中國汽車市場增長3%還是5%,對我們來說都是積極的訊號。」

徐大全坦承,其不會為了追求市場份額而盲目犧牲利潤。「我們始終堅信中國的潛力,並持續加大投資力度。」

博世中國總裁 徐大全博士

億歐汽車獲悉,過去十年,博世在中國的投資總額超過了500億人民幣,平均每年達到50億。去年,博世在蘇州投資了70億,用於擴建新能源和智慧車相關的零部件生產基地。這個計畫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完成第一期,生產線屆時將正式投入使用。此外,煙台的博世華域也投資了7億人民幣,增加了9條與新能源車轉向相關的生產線。重慶的氫燃料電池基地去年11月已投入使用,並吸引了包括朔爾茨總理和李強總理在內的多位政要參觀,成為全球的「Super star」。

據億歐汽車了解,博世聚焦增長的領域主要有四個方向。

第一,永續發展。加大對電氣化、自動駕駛和智慧化技術的投入,以確保未來在更多領域實作增長。

第二,軟體。軟體定義汽車已成為行業趨勢,博世不僅在各個事業部增加軟體工程師的數量,還在無錫建立了軟體中心,目前已有約1000名軟體工程師,預計未來1到2年內,智慧駕駛、智慧控制及非汽車消費品行業將需要更多的軟體套用,到2026年,博世的軟體工程師規模有望達到約2000人。

第三,多元化發展。博世與中國本土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推動產品從中高端市場逐漸向下延伸。例如,在智慧座艙和自動駕駛領域,博世已分別與車聯天下和文遠知行建立了合作關系。最近,博世還宣布與三家本土企業在液壓產品、工業自動化及工程機械電氣化方面成立合資公司。透過與本土企業的合作,博世將技術與本土的快速響應和價效比優勢相結合,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第四,人工智慧。博世在全球和中國都擁有專業的人工智慧團隊,並與清華大學電腦系等高校開展緊密合作,並將人工智慧引入生產制造過程,提高生產效率和便捷性,同時也在智慧駕駛和消費產品等領域拓展其套用。

在博世新聞釋出會的現場,億歐汽車參與了釋出會後博世高管的媒體溝通環節,將具體溝通要點整理如下:

痛談價格戰:人人都不賺錢,如何往前發展?

價格戰愈演愈烈,博世如何應對主機廠降本的壓力?

徐大全: 回顧過去一年,中國車市的競爭愈發激烈,平均車價降幅高達15%。進入今年2月,新一輪的價格戰又已打響,部份車型的成本削減甚至達到了20%至30%。特別是在電動車領域,眾多廠家紛紛卷入這場價格戰,導致行業整體利潤受到嚴重壓縮。

這種不健康的競爭狀態,無疑是由市場上湧現的大量新能源車廠所引發的。新能源電動車的大幅降價,不僅拖累了傳統內燃機車的價格,更讓整個行業的盈利狀況變得岌岌可危。

我們公司的CEO在最近的講話中多次強調,我們希望達到7%的EBIT水平。這一目標對於公司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只有確保盈利,我們才能在新技術的研發上持續投入,確保公司的競爭力。

然而,在當前的行業環境下,我們也不得不面對來自客戶的降價要求。我們正在與客戶進行艱難的談判,有時甚至面臨「不降價就不付款」的困境。但我們深知,這樣的價格戰不可能長久持續,人人都不賺錢,企業如何往前發展?這是一件很痛的事情。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我們正在努力與供應商協商降價,同時也在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方面下功夫。我們希望透過這些努力,為主機廠提供更多的降價空間,讓他們在這場「戰鬥」中能夠取得勝利。

在價格戰中,博世受到了哪些影響?如何看待價格戰對博世盈利目標帶來的挑戰?

徐大全: 盡管去年年初受到疫情的短暫影響,基數相對較低,但今年第一季度我們依然實作了穩健的增長。然而,從全年角度來看,考慮到當前國內消費意願稍顯低迷,我預計國內汽車銷售的增長可能不會過於顯著,能夠維持與去年持平的水平已屬不易,甚至可能只是微增長。

相比之下,出口市場則展現出了更大的潛力。去年我們的汽車出口接近500萬輛,今年有望在此基礎上再增加100萬輛。從各家主機廠的勢頭來看,他們的出口增長可能還會更加顯著。鑒於博世80%的業務都來自汽車領域,因此無論是汽車市場增長3%還是5%,對我們來說都是積極的訊號。

至於降價對盈利的影響,這無疑是一個挑戰。當前,主機廠在市場壓力下被迫降價,形成了一種不太良性的競爭迴圈,我們博世也深受其影響。面對降價要求,我們只能積極溝通,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如果降價振幅過高,或者有人能夠以更低的價格供貨,我們可能需要做出一些取舍,平衡市場份額、銷售收入和利潤之間的關系。

但請放心,我們不會為了追求市場份額而盲目犧牲利潤。

我們深知保持良性迴圈的重要性,需要在新的技術領域持續投資,以確保公司的長遠發展。因此,在應對降價壓力的同時,我們也會密切關註市場動態,靈活調整策略,以確保公司的穩健營運和持續增長。總的來說,我對今年的銷售預測持樂觀態度,相信我們能夠克服挑戰,實作更好的業績。

您認為,價格戰什麽時候可以打完?

徐大全: 價格戰是打不完的。

我們試著從數據推算一下。去年,中國汽車市場的總銷量達到了3000萬輛,其中轎車占據了2600萬輛,而商用車為400萬輛。那麽,對於這2600萬輛的轎車市場,究竟多少家車企能夠分得一杯羹,且活得相對滋潤呢?假設這個市場由10家車企平分,那麽每家車企將擁有約260萬輛的銷量。

現實情況卻遠非如此。去年,按照規模來看,市場上至少有近60家車企在爭奪這有限的份額。這樣一來,無論是規模較小的還是體量較大的車企,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激烈的競爭之中。在這種狀態下,各家車企為了生存,不得不拼盡全力。

某主機廠的董事長預測,未來兩三年內,將有70%到80%的車企會倒閉。他認為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但在我看來,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這麽多車企倒閉是難以接受的。這不僅會讓各地政府面臨壓力,車企自身也難以承受這樣的打擊。因此,我認為這個過程可能會比預期的更長一些。

在市場競爭達到穩定化之前,降價壓力將一直存在。各家車企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不得不繼續「卷」下去。

力挺全球化:全力支持所有客戶進軍海外市場

博世為主機廠,特別是中國主機廠走向國際化做出了貢獻,對此您怎麽看?

史蒂凡·哈通: 我們全力支持所有客戶進軍海外市場,這始終是我們恪守的基本原則。在中國,我們正積極擴大關鍵領域的產能,其中制軔系統的增產尤為顯著。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重慶正推進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計畫,德國總理也親臨重慶工廠,對氫燃料技術和重型電驅橋技術進行了深入考察。這些技術將是我們商用車未來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誠然,面對復雜多變的道路條件,實作這些技術的廣泛套用並非易事。但在中國、歐洲及其他地區,中國OEM已展現出強大的實力,能夠確保充足的供應量,與歐洲OEM並駕齊驅。為此,建立當地工廠成為必然之選,以便更高效地滿足市場需求。

博世始終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未來一年內,中國OEM的第一個計畫將在歐洲啟動。

您對中國和歐洲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有何判斷?

徐大全: 關於純電滲透率,我認為中國市場的情況更加實際。目前,純電動車占據約40%的市場份額,而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和混動車型占據近40%,這一比例也相對較高。回顧去年,PHEV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占比約為三分之一。然而,今年開始,我們觀察到終端客戶對PHEV的需求正在上升。

基於這些趨勢,我們預測到2025年,純電和PHEV的滲透率有可能達到50%。如果今年市場表現良好,滲透率可能接近40%;若不盡如人意,則可能在36%左右。明年,我們甚至有望挑戰50%的滲透率目標。這僅僅是新能源市場的兩個主要部份。至於2030年達到80%的滲透率,我認為這是一個可行的目標。

至於歐洲市場,雖然之前預測到2030年滲透率將達到70%,但根據最近的觀察,這一預測可能需要調整。一方面,歐洲的主機廠原本計劃在2030年停止生產內燃機,但現在這一立場有所松動。歐洲面臨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政府補貼減少等問題,同時使用者從內燃機轉向電動車也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此外,歐盟雖然宣布2035年禁止銷售燃油車,但政府可能會根據實際情況在2026年進行政策調整。因此,對於歐洲的滲透率預測,我們應持謹慎態度。

在歐洲的新能源汽車浪潮中,中自主品牌有望占據一席之地嗎?

徐大全: 我認為在歐洲的新能源車市場中,中國自主品牌有望占據一席之地,至於具體的「不錯的比例」,可能難以精確預測是30%、20%還是10%。然而,即便是10%的份額,對於中國自主品牌來說,在歐洲市場已經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位了。

對於中國自主品牌而言,未來的關鍵一步是在歐洲實作本土化生產。這不僅是必要的舉措,更是健康的發展模式。透過在本地生產,我們的品牌能夠更深入地融入歐洲市場,更直接地參與到激烈的競爭之中。這不僅有助於提升我們的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更能使我們的產品更好地滿足歐洲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

因此,中國自主品牌應該積極尋求在歐洲建立生產基地的機會,透過與當地企業合作或自建工廠等方式,逐步實作本土化生產。這將是中國自主品牌在歐洲市場取得長期成功的關鍵所在。

中國的汽車企業,如果想取得全球化更強的競爭力,就必須到歐洲去建廠,現在已經開始在建了。接下來一兩年你會發現歐洲生產的自主品牌的車馬上就會出現。

重倉AI:人工智慧正在成為新的石油資源

博世的智駕業務進展如何?

徐大全: 談及智慧駕駛,這無疑是一個充滿挑戰且耗時頗長的領域。目前,市面上眾多品牌都推出了各自的智慧駕駛系統,然而,這些系統都需要經過嚴格的驗證才能確保安全。博世在這方面始終秉持著註重安全、穩紮穩打的原則。

我們與奇瑞的合作是這一領域的重要一步。我相信,大家有機會試駕我們的高速NOA和城市NOA功能後,會對其出色的表現印象深刻。目前,我們的系統表現非常出色,並且隨著與奇瑞的深入合作,更多城市的City NOA功能也將陸續推出。

當然,我們也深知這一領域的發展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時間。關於未來是否能獲得收益、從商務角度是否可行,我必須坦誠地說,目前所有涉足這一領域的公司都還未實作盈利。這是一個漫長的賽道,但我們堅信,只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穩步發展,才能打造出真正優秀的智慧駕駛平台。

因此,我們的策略是在極端註重安全的基礎上,逐步推進,不斷完善我們的智慧效能。博世將堅定地走在這條賽道上,期待在未來為使用者帶來更加安全、便捷的智慧駕駛體驗。

人工智慧是下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博世如何看待人工智慧?

Tanja Rueckert: 在即將到來的學習階段,我們將需求一個龐大的計算中心來支撐,其預算不再停留在10億美元的規模,而是1000億美元。美國已經向公眾宣告了這項宏偉計劃,這種飛躍式的發展速度已經清晰可見。而我們所觀察到的,僅僅是語言和人工智慧領域冰山一角的外顯現象。

實際上,背後還隱藏著影像處理以及更多前沿技術的深層次套用。值得註意的是,這些語言模型與傳統的神經網路有著本質的區別。語言模型並非需要處理海量數據,因為它們已將必要的資訊融入自身。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解讀這些資訊,以及這些模型能夠從中學習到什麽。更核心的問題在於數據的生成。

過去,我們常說數據是新時代的石油。然而,現在,人工智慧正在成為新的石油資源。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

過去,為了訓練一個系統,我們需要100個優質零件和100個有缺陷的零件。系統透過比較學習,從而辨識出好壞。然而,這對像博世這樣的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生產有缺陷的零件並非易事,且耗時較長。這恰恰是人工智慧可以大顯身手的領域。它能夠模擬並生成有缺陷的零件,進而極大地改變了行業的運作邏輯。這種變革將深刻影響產品的開發和制造的方方面面。

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力量正在重塑整個遊戲規則,其影響力不亞於電腦的發明。它將徹底改變我們現有的工作方式。以博世為例,我們已經在制造過程的前沿探索多年,但今天我們所討論的,遠不止於此。在秋季,我們進行了基於人工智慧的光學檢測試驗,結果令人振奮——檢測準確率高達100%,而傳統人眼檢測僅為80%。此前,我們一直受限於等待足夠多圖片的問題,而人工智慧技術的引入,讓我們能夠彌補這一差距,提前數月開展工作。

展望未來,文本、語言、視訊等多元素的融合將成為發展的主要方向。我們將能夠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對下一步的語意組成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不同傳感器和資料來源的融合也將成為可能。更為關鍵的是,我們已經擁有眾多預訓練模型,這是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基石,我們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現在,我們只需進一步完善這些模型,為汽車、醫療保健、工業等各個領域提供更加精細化的行業模型。

在博世,我們積極探索人工智慧的套用,以提升辦公室效率、最佳化生產流程、增強市場行銷效果,並推動產品創新。然而,我們也必須意識到,下一代計算、人工智慧以及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完全實作,仍需時日。因為,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廣闊天地中,仍有無盡的潛力等待我們去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