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關於交易的認知是如何一步步提高的?

2021-07-06財經

都說認知決定行為,有時候大家非常執迷於交易技術的精進,覺得技術上一定要做到什麽樣的高度,才可能做到盈利。

其實這是本末倒置了,因為大部份人做不到盈利,不是因為技術不好,而是因為認知不到位,或者認知走歪了,如果沒有來自外界的一股推力,很難進行自我反省,自我糾正。

比如你認為在交易中賺錢很簡單,覺得自己有異於常人的交易天賦,是個交易天才,你就不會覺得交易有風險,你的交易動作就很激進,很肆無忌憚,即便是遇到大量的虧損也很難讓你改變這種對自我的認知。

又或者在一開始交易的時候,因為嘗過不止損行情回頭賺到錢的甜頭,你就認為止損並不重要,行情是有機率回頭的,於是每次交易就抱了僥幸心理,相當於每一次都在賭行情。

交易它不像其他行業,有各種各樣的規章制度來約束你的行為,反之,它是由人性推動的一場零和賽局,賺錢和不賺錢的區別,就在於誰可以支配人性,誰只能被人性支配。

因為我自己經歷過交易的失敗,也經歷過做起來的過程,這期間是有一個非常痛苦的,自我反省自我糾正的過程,我今天就分享一下我是怎麽重建自己認知的。

1:自我學習(理論學習)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為什麽我那麽愛看書,就是因為之前在交易谷底的時候,無法與任何人言說自己的辛酸苦楚,也沒有什麽其他可以做的事,看書又是沒什麽成本的事情,於是我就一頭栽進書裏。

尤其是交易類的書籍,你會很神奇地發現,你交易中的想法,交易行為,都被別人記錄在案了,而且不止你是這樣,大部份人都是這樣。

有些書還會給你解決方案,就好像書作者在跟你對話一樣,告訴你你的失敗不是個例,並且還有解決的方法,你感覺自己被安慰到了,同時還能慢慢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隨著書看得越來越多,你會慢慢發現,很多書講的內容很像,要學習的技術點也好,大家的交易行為也好,交易的心理和認知也好,都出現了很多的雷同點。而這些共同點,往往就是交易比較核心的部份。

比如大部份交易類書籍都會重點強調風險,告訴你先有風險,才有利潤,當你的大腦不斷被這種觀點沖擊的時候,就會慢慢形成一個理念:風險先行,再談利潤,所以必須嚴格止損。

所以你就會在各種各樣的書籍裏,一輪又一輪地看到自己可笑的交易行為,明白自己為什麽會淪為一顆韭菜,然後再進行自我認知的糾正。

我之前也在我的公眾(八位數花園)號分享過十幾本我自己認為交易方面特別好的書,也寫過很多讀書筆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來閱讀。

2:做技術的復盤(檢驗理論)

光看書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你可能腦袋懂了,但是手還是不懂,實戰交易的時候可能不知不覺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這個時候就非常需要刻意練習。

比如書中提到的止損問題,書中強調止損很重要,但實盤經常遇到假突破,訂單止損行情又回來,那不止損到底行不行?書中說的是對是錯?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隨便找一個交易策略,不設定止損,在復盤軟體中進行幾十年的復盤模擬。經過大量復盤你會發現,即便在短期假突破的問題解決了,但是總是會遇到單邊行情,訂單被套之後根本回不來,最後深套好久,甚至帳戶爆倉,之前所有的利潤作廢。

這時候你就會有一個深刻的認知:止損解決的不是一個短暫的盈虧問題,而是長久的利益。它就像你的車保險一樣,你辦了不代表你就會出事故,但是出事故它會讓你毫無失真失。

所以你所有交易中的疑問,看完書產生新的認知,對技術方法的疑慮,都可以在復盤或模擬盤中得到答案。而且自己親手試出來的東西,自己也會有足夠的信任感,不需要再向外求問別人這些問題的答案。

還有,在認知方面切忌短視。

不管是看書也好,還是自己做技術的檢驗也好,都需要一定的量級,才可以得到相對正確的答案。

比如你看了一本書就認定了答案,可能這本書裏本身觀點就有問題,你卻把它當作聖旨一樣執行,那可能又給自己埋下了另一個坑。

又或者交易的技術,你可能就復盤了幾個月的交易,發現在這幾個月裏行情就是走震蕩,不止損就是能賺到錢,於是你就得出不止損沒毛病的結論,結果後續的單邊行情你沒測試到,於是又形成了錯誤的認知。

所以咱們既然要做事,要麽不做,要麽就得做好。沈下心來給自己一點時間,去閱讀也好 ,去研究檢驗也罷,你耐心花的時間,都會在你的交易結果上顯現出來。